胸懷“四氣”,“噴”出高考佳作
高考特訓營
作者:丁永輝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毛澤東詩詞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當初,《沁園春·雪》公開發表轟動山城,為了把毛澤東這首詞壓下去,國民黨在內部發出通知,要求會作詩填詞的國民黨黨員,每人寫一首或數首《沁園春》,然後選幾首意境、氣勢和文采超過毛澤東的,以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的名義公開發表。誰料通知下達後,雖征得不少詞作,但都是平庸之作,沒有一首能超過毛澤東的。後來,雖又在南京、上海等地雇用“高手”作了數首,但仍然拿不出手。
其實,會作詩填詞的國民黨黨員也好,雇用的“高手”也罷,其詞與毛詞相比望塵莫及,根本原因不在“技”,而在於其詞中缺少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磅礴之氣”也。這段史話告訴我們,優秀的作品,不僅要靠“技”,更要靠“氣”。同理,高考考生隻有胸懷“四氣”,才能“噴”出佳作……
一、胸懷縱覽時事、指點江山的“豪氣”
“文章合為時而著”,如果考生能站在時代的巔峰,傾聽時代的聲音,直擊熱點話題,文章必定能散發出指點江山的“豪氣”。在行文時,立意可緊扣時代焦點,也可將時代焦點作為寫作素材。
佳段一
君不見京都暴雨、霧霾天氣、西南大旱,更有甚者黃浦江上死豬遍“江”……何也,重經濟之發展而輕環境之保護也!君不見富士康員工之“十幾連跳”“過勞死”屢見報端、“空巢老人”翹首期盼子女歸……何也,物質之追求與精神之充實不平衡也!君不見驅走“毒奶粉”又迎來“毒膠囊”,食畢“瘦肉精”又奉上“速成雞”,處理畢校車之患又疲於礦難頻發……何也,長於效益之追求而短於道德之建設也!
反之,為何楊善洲堅守大山22年為世人所讚?為何深山6000餘級石階被譽為“愛情天梯”?為何吳斌、張麗莉之事跡傳遍大江南北?為何莫言獲獎後說“我隻是一個講故事之人”……隻因其善於追求人與自然、精神與物質、道德與效益、心靈之平衡也。
——2013年四川卷優秀作文《萬物皆需衡,不可失也》
佳段二
漢字曾被當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可隨著信息化、智能化大潮的來襲,年輕一代對數字產品的依賴越發嚴重,多數人成了“失寫一族”。據國內知名民意調查機構對北上廣等12個城市進行的“中國人書法”係列調查顯示,94.1%的人都曾有過提筆忘字的尷尬,其中26.8%的人經常提筆忘字。
並不是寫兩三個字就是對漢字重視,我們更需要的是對中華漢字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眼下很多家長忙於帶孩子上各種英語輔導班,很多學校也紛紛出高價請外教,孩子母語的基礎還沒有打好就過早接受外國文化的衝擊,衝淡了他們對漢字的重視程度。而且好多成年人對漢字的書寫也不以為然,認為會說中國話就會寫中國字,所以才出現聽寫大會上“癩蛤蟆”一詞“撂倒”七成成年人的現象。可見,加強國民對漢字的重視程度是當務之急。
——考場佳作《當紙筆遇上鍵盤》
運“氣”之道>>
佳段一考生以“排山倒海”之勢“噴出”一組霧霾天氣、黃浦江死豬、空巢老人、莫言獲獎等正反對比的時代焦點類素材,佳段二作者選取漢字危機這個社會熱點做了深度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措施,一股指點江山的“豪氣”撲麵而來,理所當然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
二、胸懷我思故我在、哲理思辨的“理氣”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錯誤,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矛盾結合體。帕斯卡爾說:“人是會思想的葦草,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所以考生如果能用辯證的、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事物,那麼文章將蘊含著一股哲理思辨的“理氣”。
佳作展示
方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