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太祖寶藏(2 / 2)

老人吃的很慢,孫子在背上不停地輕輕拍打,他們手上都沒有劍。

劍不在這裏。

但同樣吃飯的道士的背上卻有著兩把劍,但仔細看下其中一把是刀。

這個道士的懷中插著一支嬌豔的花,看上去是一朵十分新鮮的花,不過他吃飯卻不怎麼文雅。

老者卻文雅的將饅頭一塊一塊的掰碎,泡在粥裏。

如果有人在這裏呆過一個時辰的話絕對會驚歎這些人的食量。

因為老者從早上到現在已喝下八碗粥,吃了二十多個饅頭,那青年道士吃的更多。

直到一隊錦衣衛出現他們還在吃著。

不光吃著還在聽著,聽得是一間太祖駕崩後留下來的一場懸案,就是太祖長靖難一事。

世人皆知成祖朱棣謀朝篡權,卻不知他為什麼篡權。

更不知他一個被削去藩位的王是如何鬥過皇室正統的一國之君的。

但有一件事世人卻都知道,那就是起兵要有人,人必須要靠金錢和謊言招攬。

成祖生平隨太祖南征北戰自是練得一身好魄力,在關內算是頗有威望,但要是說要起兵造反是很少有人會同意的。

因為在此之前百姓飽受戰火疾苦,此後再行兵戈勢必會再次陷入水深火熱。

而太祖畢竟是個農民出身。

一個農民最害怕的不是餓肚子,而是自己的子孫後代對自己的家底爭不明白,所以他就給每個兒子留下了平等足夠的財產。

可他沒想到自己對寵愛的小兒子會跟自己的親孫子爭家產。

不是他的小兒子不爭氣的貪戀皇位,而事實上成祖更希望自己的侄子可以坐上皇位,畢竟他的性格來安撫那些枉殺的功臣們最合適不過。

更何況自己的結發妻子就是開國元勳徐達之女。

所以沒有人比成祖更了解那些失去勢力的功臣們的想法,他甚至覺得輔佐侄子的那些大臣們愚蠢至極。

削去藩位固然可以加強皇權的統治,可這樣一來那些站錯了隊的功臣又該如何安置?

成祖不同,成祖同樣是藩王,所以他們隻能依靠成祖的力量翻身。

這樣一來隻會將成祖逼反。

按照計劃,成祖反了以後建文帝下詔討賊誅滅叛亂,這樣一來某些人就成了幫助建文帝坐上龍椅的功臣。

誰又能知這是不是太祖設下的陷阱呢?

性格謙和雖好卻容易造成聽信讒言的情況,太祖駕崩之前又怎能不知,所以他才會下令讓人將後宮之人全部殉葬。

果然他的孫子吵著不答應,倒是四子的沉穩反而讓自己欣慰。

隻能怪他們生在皇家之內。

太祖臨終前將子孫分別傳言自己所藏寶藏之處,事實上每一個人他都據實透露,所以無論哪一個想要迫害其他人都要被這批寶藏所牽製。

再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四子燕王成了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

而第二個皇帝隨著其它幾份寶藏下落不明。

燕王自己的寶藏已被開啟,那麼他就不會讓其他人的寶藏開啟,那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誰都未能猜透成祖建立錦衣衛的真正心思。

如今錦衣衛出現在這裏就說明秦王或是晉王的寶藏在這裏,這可是關係到龍脈延續的大事。

這一點無論是柳扶風還是逍遙子都心照不宣,堂堂錦衣衛監軍會跑來這個不算發達的城市參加一個惡霸似得貪官的婚禮,這本身就是件十分荒唐的事。

不僅荒唐而且可笑,據心情大好的範慍跟柳扶風透露,其實錦衣衛隻是拿這個縣令當做誘餌引出同樣知曉寶藏秘密的逍遙子罷了。

如此看來,其實霹靂堂也已將縣令當做是誘餌。

因為這些錦衣衛打扮的人根本就是霹靂堂的人,他們知道範慍在此,想是若殺不了逍遙子也可將他們殺死的一隊錦衣衛的事嫁禍給逍遙子。

到時候兩敗俱傷,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兩大宿敵消滅,更可以挖出寶藏壯大勢力。

如此一箭雙雕的事換做任何幫派都會眼饞。

於此同時一個坐在角落裏低壓著帽子沿嘴角掛著殘酷笑容的錦衣衛引起了熊瀟的注意,每當這人朝著熊瀟看來時熊瀟都不寒而栗。

那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沒有人會比熊瀟更為熟悉。

可來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逍遙子自然不會讓他倆輕舉妄動,因為這世上最不急的就是殺人。

當然最急的也是殺人。

未等逍遙子出手,那個嘴角掛著慘笑的錦衣衛先拔出了刀,接著便有人倒下了。

倒下的不是別人,正是霹靂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