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小兒體稟陽有餘而陰不足,久病失調,肝腎陰虛,虛火內生,灼傷血絡,血隨火動,虛火亢盛則紫斑時發時止。若虛火上炎,灼傷口鼻絡脈,則鼻齒出血。陰虛生內熱,故顴紅低熱、手足心熱。虛熱內擾,陰不內守,故有盜汗。虛火擾心,則心煩不寧。口燥咽幹,舌紅少津,脈象細 數,皆屬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佐以涼血止血。
【方藥】大補陰丸合茜根散。
【病例選要】
巧X,男、3歲。患紫癜,敘尿一月,紫癜性腎炎。用抗菌索、激素治療,其欽不顯,轉求治視其眼瞼微腫麵頰浮紅,下肢散在紫紅色斑點。口幹,手心熱,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查尿常規:虛火內熱,迫血外溢。治宜滋腎養陰,清熱寧血。處方,黃柏,知母,生地,丹皮,女貞子,茯苓,澤瀉,茅根,小薊,蓮草,桑椹,地骨皮,竹葉。守上方化裁二月餘,尿蛋白血尿消失,諸證霍然,凡治腎炎,要善守方,不能操之過總,否則取效則難。
(四)淤血阻絡
【主證】淤斑色紫而暗,腹中劇痛陣作,或伴有惡心嘔吐,大便下血,或有腹中積塊,或有關節腫痛,舌質色紫,有淤點,脈弦或澀。
【病理】或因氣虛,或因氣滯、濕阻,均可導致血運不暢,淤阻經絡。脈絡淤滯,則腹痛陣作。腸絡損傷,血溢腸中,則大便下血。胃絡淤阻,胃氣失和,則惡心嘔吐。濕獨淤阻關節,則關節腫脹疼痛。氣血淤滯不散,還可形成腹中積塊。舌質色紫,有淤點,脈弦或澀,皆為血分淤阻之象。
【治法】行氣消淤止血,
【方藥】桃紅四物湯。
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山藥益氣;氣滯者加陳皮、青皮、木香行氣;腹中劇烈疼痛者,加製乳沒、延胡索,或合失笑散活血定痛,關節腫痛者加牛膝、防己消淤祛濕通痹。以中有積塊加鱉甲、牡蠣軟堅散結。
【病例選要】
劉XX,女,9歲。住號院68399。 半月前因過敏性紫斑,腸出血入院。入院第五天清晨突然股痛,以劍突下為重,對症治療不見好轉,乃加中藥。當時腹痛劇烈,兩手捧腹,輾轉不安。兩側下肢皮膚有新的出血點,色深紫,有的成斑。二便正常。舌苔黃膩,脈象弦滑。驗血小板正常。
印象:過敏性紫斑。
辨證:血熱妄行溢於肌膚,發為紫斑。中焦淤滯不通,故見腹痛。治以活血化淤,止痛消斑。處方:五靈脂9克,酒元胡9克,白芍9克,甘草3克。水煎100毫升。上午11時服藥後不久腹痛止,照上方加當歸9克,炒蒲黃9克。連續服藥一周,均未出現腹痛,大 恢複正常,皮膚出血點均消退,也未出現新的出血斑。脈象轉緩,痊愈出院。
二、驗方與偏方
1.梔子10克,雞蛋2個。先將雞蛋煮熟,用熟雞蛋同梔子一起煎藥內服。
2.土大黃,用根15克,水煎服,日三次。
3.紅棗,每次10個,蒸服,每日3次,或每次1斤煎湯,連棗肉帶湯,分數次服食。
4.花生衣15?30克,紅棗10枚,水煎服。
三、預防與護理
1.積極尋找引起本病的各種原因,加以祛除;驅去體內各種寄生蟲;不吃容易引起紫癜的飲食及藥物。積極防治各種感染性疾病。
2.安靜臥床,有大出血傾向者,更應絕對臥床休息,並采取各種預防與急救措施,
四、文獻選錄
《靈樞·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播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紐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失血總括門》:“九竅一齊出血,名日大紐;鼻出血,日鼻艦;……皮膚出血,日肌齟。”
夜啼
一、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