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見於初生兒,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故日夜啼。本病主要因脾髒虛寒、心經積熱、暴受驚恐所致。茲分述如下。
(一)脾髒虛寒
【主證】麵色青白,曲腰不伸,肢腹俱冷,不欲吮乳,口中氣冷,唇舌淡白,大便溏薄,指紋淡紅。
【病理】本證多由母體虛弱,胎兒稟賦不足,或生後護理失常,腹部中寒,寒邪搏結腸間,氣機不通,不通則痛而啼。夜則陰盛陽袞,脾寒愈盛,寒邪凝滯,故腹中作痛而啼。曲腠不伸,肢腹俱冷,口中氣冷等症均厲虛寒內盛,陽氣不足所致。
【治法】溫脾散寒。
【方藥】烏藥散。
若脾胃虛寒,麵色蒼白,四肢不溫,哭聲微弱者,亦可用附子理中湯溫中健脾。
【病例選要】
趙XX,男1歲,1979年12月4日初診。患兒近半月來,每晚定時啼哭,甚則通宵,白日如常。麵色青白,大便溏薄,唇舌淡白。證屬脾髒虛寒,方用附子理中湯,溫中健脾;五倍子研末,水調作餅,貼臍。
(二)心經積熱
【主證】麵赤唇紅,啼聲響亮,煩躁不安,口氣熱,肚腹暖,舌尖紅,苔黃,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指紋紅紫。
【病理】心主火,熱伏於內,擾動神明,故入夜心煩而啼。此證為受熱所致,故哭聲響亮,麵赤唇紅,身腹俱暖,便秘。舌苔黃,指紋紅紫均為熱象。舌尖紅,尿短赤亦均屬心經積熱。
【治法】清心導赤。
【方藥】導赤散(見鵝口瘡“心脾積熱”)。
【病例選要】
劉X,男,1月。患兒近10餘天來,每夜啼哭,時哭時止,白天如常,麵赤唇紅,舌邊尖赤。證屬心火上炎。方用導赤散,清心宵火,服2劑而愈。
(三)暴受驚恐
【主證】夜間突然啼哭,似見異物狀,哭聲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時作驚惕,便稀色綠,麵色青灰,脈來急數或散亂不止。
【病理】暴受驚恐,心神受驚,故睡中驚悸而突然啼哭,哭聲不已,精神不安,時作驚惕。心虛膽怯,故麵色青灰。驚則氣亂,故脈來急數或散亂不整。
【治法】鎮驚安神。
【方藥】蟬花散、朱砂安神丸。
【病例選要】
王XX,男,9月,因墜床受驚,夜間哭鬧不安已一周,用多種民間方法治療少效。無發熱,咳嗽,日如常。夜間睡中驚惕,突然啼叫不止,二便正常,指紋亦無異常。乃投遠誌10克,茯神10克,蟬蛻5克(去頭足),朱砂1克(單包)。三味煎湯,每服3?4湯匙,日三次,朱砂睡前服 0.2克,每晚一次,連服三日。翌晨起告之,夜間安睡未啼,令其上藥服完,隨訪未見複發。
二、驗方與偏方
1.朱砂1.5克,牛黃0.3克,共為末,每服0.3~0.5克,薄荷湯調下,治心熱夜啼。
三、預防與護理
1.查原因,如饑餓,過飽,悶熱,寒冷,蟲咬,尿布浸潰等均可致啼哭,細心求之,去除原因,啼哭自止。
2.若小兒思親人撫抱不睡夜啼,或所欲不得,或見燈光夜啼即止。實非病態,應糾正其不良習慣,夜啼可逐漸停止。
四、文獻選錄
《幼幼集成.夜啼證治》:“小兒夜啼有數證:有髒寒、有心熱、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熱不同,切宜詳辨,髒寒者,陰盛於夜,至夜則陰極發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則啼止。起手又啼,外證麵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減當歸散。心熱煩啼者,麵紅舌赤,或舌苔白澀,無燈則啼稍息,見燈則啼愈甚,宜導赤散加麥冬、燈心,甚則加連、龍膽草。神不安而啼者,睡中驚悸,抱母大哭,麵色紫黑,蓋神虛驚悸,宜安神丸定其心誌。有呔瀉後及大病後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