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藝術設計再認識(2 / 2)

所以舉上麵一些例子,就是說明一個問題,在全球化步伐越來越加快的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速度也越來越快,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更應該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從古人那裏取得一些有可借鑒的東西,以應對全球化陰影下複雜多變的局麵。但是作為整體的中華民族,它不可能移民到美國,它也不可能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看世界,它必須,也隻能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展和創造中華民族的文化與藝術,用中華民族的文化與藝術,為世界和人類的文明貢獻著自己應該貢獻的力量。

討論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不能脫離中國的實際情況。一個是中國的文化背景,一個是中國的社會環境。中國的文化背景是積澱了五千年底蘊的傳統文化;中國的社會環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果脫離了這兩點,中國的現代設計將一事無成。

一些有民族自強感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對全球化給中國藝術與設計帶來的消極影響,表現了深深的憂慮,他們對新生代藝術家和設計師中的盲目西方化,很是擔心。這種憂慮不是空穴來風,在中國學習和生活多年的外國人,也有很多人持有這種觀點。在中國學習京劇表演的美國留學生羅紅梅(中文名字)就曾經在電視上直言不諱地說:我很後悔沒有更早一點來中國……我們的城市在被“曼哈頓”化,是我們的廣告在被“可口可樂”化,是我們的時裝在被“巴黎”化,是我們的快餐在被“麥當勞”化,是我們的視覺在被“花花公子”化,是我們的藝術在被“紐約”化……等等,不一而足。這隻是表象,但是就在這些無數的表象中,也的確使人看到了在全球化陰影下,我們的一些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浮躁、膚淺和盲目。我們可以通過下麵這個案例看一看所謂很“前衛”藝術的浮躁、膚淺和盲目。

當然,要想使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走出一條中國自己的道路,也並不容易。有些問題不僅僅存在於藝術家和設計師層麵上,也存在於決策的層麵上。譬如,《美術,意識形態較量與爭奪的熱點》文章的作者,對突破殘缺的紅牆和象征馬克思(頭像)墜落的《我的夢》和血淋淋地撕剝生靈為快事的《欣慰中的年輕人》,分別被授予全國油畫展優秀獎、銀獎;號稱“大膽地以黑色的背景來襯托”,“突破了紅底金星的“禁區”的“破碎殘缺”的《五角星》,榮獲九屆全國美展金獎;“揭示了中國曆史嚴峻的一麵”的《綜合景觀》(原名《紅牆敘事》),也要問鼎金獎,在遭堅決抵製後,有人粗暴地取消了當年所有金銀銅獎的設置等等的批評,就說明有些問題的更加嚴重性。

綜上所述,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前進方向,必然是立於世界文化與藝術之林的,融合了世界先進文化與藝術和中華民族文化與藝術精華的、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代表這種中國特色現代設計的力量,生長在中華民族文化與藝術殷實土地上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為探索中國現代設計之路,做出無愧於時代的偉大貢獻。

【參考文獻】

【1】V.C奧爾德裏奇.藝術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2】楊礫,徐立.人類理性與設計科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3】H.G布洛克.現代藝術哲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劉東升,黃延傳,煙台南山學院藝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