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駕駛著什麼樣的馬車轉彎抹角地穿越了古代的陶裏斯島。

克裏米亞!這個古代人稱為陶裏斯島的切索內斯是一個四邊形,或者不如說好像是從最迷人的意大利海岸挖出去的一個規則的菱形,一個半島,後來被費迪南·德·萊塞普斯先生用小折刀劃了兩下而成了一個島嶼;它是大地的一個角落,是一切急於爭奪東方帝國的民族的目標,它是古代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個王國,公元前600年被埃拉克利亞人所征服,接著先後征服它的是米特裏達特人、阿蘭人、哥特人、漢人、匈牙利人、韃靼人、熱那亞人,後來穆罕默德二世使它成了屬於帝國的一個富裕的省份,而卡特琳娜二世最終在1791年把它歸入了俄羅斯的版圖!

這個受到諸神祝福但又被人們爭奪的地區,怎麼會不交織著各種神話傳說呢?人們不是曾經想在錫瓦基的沼澤裏重新找到這個尚無定論的阿特朗特民族的宏偉工程的遺跡嗎?古代的詩人們不是把地獄的一個地區安放在凱爾貝利安海角附近,它的三個碼頭形成了看守地獄之門的三頭犬嗎?伊菲格涅姬,阿伽門農和克呂膛涅斯特拉的女兒,在陶裏斯島成了狄安娜的女祭司之後,不是差點把被風吹到帕特尼尤姆海岸上的弟弟奧瑞斯忒斯祭獻給貞潔的女神嗎?

現在的克裏米亞,僅僅是它的南部就勝過了群島的一切幹旱的島嶼:它的查迪爾達赫海拔1500米,猶如一張可以設宴招待奧林匹斯諸神的大桌子。它的由森林構成的地幔一直伸展到海邊;它的一叢叢野栗樹、柏樹、橄欖樹、猶太樹、扁桃樹、金雀花,被普希金歌頌的瀑布。有了這一切,它難道還不是這個從黑海伸展到北海的、由各個省份組成的王冠上的最美的寶石嗎?這裏的氣候涼爽宜人,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的俄羅斯人,不是都要到這裏來躲避北部冬季的嚴寒,或者逃過夏天的幹風嗎?在陶裏斯島的南端這個像羊頭一樣擋住黑海波浪的阿伊亞海角,周圍不是建立了一片片城堡、別墅、村舍嗎?“亞爾塔”、“阿盧普卡”是屬於沃龍索夫親王的,他外表上是個封建主,內心卻夢想著東方;“基西爾塔什”是屬於帕尼亞托夫斯基伯爵的,“阿爾泰克”是安德烈·加裏寧親王的;“瑪爾桑塔”、“奧爾康達”、“埃利克裏克”是皇室的產業,而令人讚美的“利瓦迪亞”王宮,及其潺潺的泉水,變幻的激流和冬季的花園則是整個俄羅斯的女皇最喜歡的隱居地。

此外,最好奇、最敏感、最藝術、最浪漫的津神,似乎都能在這個大地的角落——一個會合了歐亞的真正的小宇宙——滿足自身的憧憬。這裏會集了韃靼人的村莊、希臘人的小鎮、東方的城市:帶尖塔的清真寺;穆安津和苦行僧;舉行俄羅斯宗教儀式的寺院;可汗們的宮殿;隱藏著某些傳奇故事的隱居地;人們從四麵八方前來朝拜的聖地;一座屬於卡拉伊特部落的猶太人的山嶺;還有一條凹得像著名的塞德隆河穀的一個分支的若薩法特河穀,無數可以接受末日審判的人聽到喇叭聲都應該到這裏集合。

範·密泰恩會有多少奇跡可以遊覽!他在這個被奇特的命運帶來的地方能夠記下多少印象!然而他的朋友凱拉邦不是為了觀光才旅行的,再說阿赫梅對克裏米亞的好去處全都見過,所以不會同意給他一個小時去走馬觀花地看一下。

“也許,畢竟有可能,”範·密泰恩思量著,“我可能在路過的時候,對這個備受讚美的古代的切索內斯,留下一點浮光掠影的印象?”

事情決非如他所料。馬車要走最短的路,於是沿著從北到西南的一條斜路走下去,無論是古代陶裏斯島的中心還是南麵都沒有經過。

實際上,這樣一條路線是在一次商議時決定的,當時對荷蘭人的想法連問都沒問。如果說在穿越克裏米亞的時候,可以不用去繞亞速海兜這樣一個圈子——至少有150公裏——的話,那麼從佩雷科普筆直地穿到刻赤半島,還可以縮短一部分路程。然後從伊埃尼卡雷海峽的那邊,塔曼半島就有大路直通高加索海岸了。

因此馬車就在狹窄的地峽上行駛,地峽像一根桔樹枝,克裏米亞就像吊在樹枝上的一個漂亮的桔子。一邊是佩雷科普海灣,另一邊是西瓦克沼澤,更為人所知的名稱是普特裏德海。這是一個遼闊的池塘,麵積有20億平方米,其中的水來自陶裏斯島和亞速海,格尼垂斷口就成了它的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