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的晚上八點,在聯邦廣場二十一號,大炮俱樂部的各個角落裏聚集了眾多的俱樂部的成員。俱樂部所有會員都應邀出席了會議。還有眾多的通訊會員也成幫結隊乘坐快車湧入城區的各大街巷。盡管會議廳很大,但有很多學者還是沒有找到座位。因此連隔壁的房間裏、走廊盡頭,一直到外麵的庭院裏都被學者們充斥的滿滿當當的。每個人都試圖擠到第一排,所有的人都以自治政府思想熏陶下的民眾所特有的自由方式,推啊、擠啊、撞啊,巴比康主席的報告對每個人都充滿了吸引力與誘惑力。
那天晚上,一個待在巴爾的摩的外國人想獲準進入大廳,盡管他出了很高的價錢,但依舊沒有被批準。隻有當地會員和通訊會員才能進入大廳,而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就連那些城裏的上層人士、也隻能混在市民當中,專心傾聽裏麵傳出的消息。
不過,這個寬大的廳堂看起來真是壯觀。很符合這寬敞的會場。大炮疊放在一起做成了高大的柱子基座,由迫擊炮做成穹頂,由這些柱子支撐著精美的鐵架,用衝頭衝製出來的鑄鐵伴隨著精美的花邊。盾形鐵板上設置著喇叭口短銃、喇叭口火槍、十五十六世紀的火槍、卡賓槍等等,古時及現代的火器別致地交織在一起,布置在牆上。由上千支手槍組成的煤氣吊燈燈架發射出熊熊的火光,同時由手槍構造的多枝燭台和步槍構成的大燭台使燭火變得更加輝煌。模型大炮、青銅炮樣品、千瘡百孔的靶子、炮彈轟碎的鋼板、一套套送彈棍和擦炮筒刷、一串串念珠似的炸彈、一圈圈項鏈似的火箭炮、一串串花環似的炮彈,總之,所有的布置與炮手相關小火器都令人大開眼界,並讓人產生錯覺這些火器實際用途不是殺人而是用來裝飾。在光榮台上,一個被炸得破裂扭曲的炮座放置在一個精美的玻璃罩中,這可是J.T.馬斯頓大炮珍貴的殘骸。在大廳的另外一端,占據了很大一塊平台的是主席和他的四個秘書。他的座椅架在一個雕花的炮架上,整體上呈現一個迫擊炮的形象。它安裝在一個轉軸上並可以偏轉九十度,這樣主席可以坐在上麵來回擺動,這在嚴峻的天氣裏是十分舒服的。在一張由海軍大炮支撐的寬大鐵皮桌子上麵,可以看到一個另類的墨水瓶,它是用火銃炮彈雕刻而成的,還有鈴鐺它可以像手槍一樣發出爆炸聲。在爭論激烈的時候,這隻新式的鈴就會響起來,可以壓住這興奮異常的炮手的聲音。
在桌子前麵,排列成之字形的長管像防禦工事的封鎖壕似的,構成了位於碉堡之間的一段段護牆,大炮俱樂部的所有會員就坐在上麵。那天晚上,壁壘上人山人海。人們相當了解主席,知道沒有至關重要的理由,他不會來打擾他的同事們。
因貝·巴比康是一個四十歲的男人,沉著、冷靜、嚴肅,思維極其嚴謹和集中,就像精密記時儀一樣準確,具有堅定不移的個性和禁得住任何考驗的性格。盡管他喜歡冒險,但並沒有什麼騎士風度。不過,他實事求是的思想在他最膽大冒險行為裏也頗有體現。他是一個優秀的新英格蘭人,北方的殖民者,斯圖亞特王朝的克星——圓顱派的後裔,是祖國過去的騎兵——南方紳士們的死敵。總之,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美國人。
巴比康曾經做木材生意因此發了大財,在戰爭期間成為製炮業的負責人。他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大膽的思想,推動了大炮的試驗工作。為此種武器的進步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他中等身材,身體健全,這在大炮俱樂部可是一個例外。他臉部輪廓分明,就像是用直角器和直線筆刻畫出來的。如果一個人的本性可以以他的側麵輪廓看出來的話,那麼從側麵看巴比康,可以看出他身上最重要的特征是:毅力、大膽、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