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現身了。下麵頓時一片寂靜,馬上就有一位公民直接發問了:“電報裏那個叫米歇爾·阿爾當的人是否在來美國的路上,是這樣嗎?”
“先生們,”巴比康回答,“我也不是很清楚。”“必須先說個準確的消息。”有些人不耐煩地叫嚷道。“那我們就隻能等待。”主席冷冷地答道。“我們不能等著時間來決定整個國家人民的命運。”
那個發言者接著說道,“您是否已經按照電報的要求修改了炮彈圖樣?”
“還沒有,先生們。不過,你們說的對,真的要把事情查清楚。電報局既然引發了這個激動場麵,就要多給我們一些相關信息。”
“去電報局!去電報局!”人群喊道。巴比康下了樓,一大群人緊跟著他,走向電報局。幾分鍾之後,一份電報發給了利物浦船舶經紀人聯合會。大家在電報裏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亞特蘭大’號船是什麼船?它什麼時候從歐洲出發的?在船上有沒有一位名叫米歇爾·阿爾當的法國人?”
過了兩個小時,巴比康收到了一個精確的情報,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答。
“‘利物浦亞特蘭大’號輪船於10月2日起航,在乘客登記簿上有一名叫米歇爾·阿爾當的法國人。”
看到法國人的電報得到了證實,主席非常憤怒,他雙拳緊握,自言自語道:“那麼這是真的了!是可能的!這個法國人的確存在!他將於十五天以後來到這兒!這可真是一個瘋子!一個愛冒險的狂熱者!……我絕不同意……”
盡管如此,當天晚上,他還是給奧爾巴尼的雷布德維爾公司寫了一封信,要求停下炮彈鑄造的工作,等新命令下來再說。
現在,先來描述一下整個美國的混亂狀況。人們比當初聽了巴比康的報告還要激動十倍。可以通過聯合國報紙的宣傳來了解一下,他們接受這個新聞的方式以及他們又是以怎樣的語調歌頌著這位歐洲大陸英雄的到來?還可以了解一下大家的激動情景,扳著手指分分秒秒地計算著時間。不妨設想一下,即使不那麼明顯,這個想法擾亂了太多人的生活,不妨看一下,大家為了這件事耽擱多少工作,工程停了下來,貿易活動也取消了,本來準備出海的船隻,就為一睹“亞特蘭大”號抵港的風采,也拋錨停在了港口,所有的列車滿載而來,空著而歸,汽輪、郵輪、遊艇以及大小不一的快艇在聖埃斯皮裏圖海港上不斷地來來往往。不妨清點一下成千上萬的人,有了他們,坦帕城的人口增加了四倍,於是不得不像野戰部隊一樣露營在帳篷底下,清點他們的人數,這個任務,簡直不是人的力量可以辦到的,因此我們還是不要冒冒失失地承擔下來為好。
10月20日,上午九點鍾,巴哈馬運河上的信號台在地平線上升起了一縷濃煙。過了兩個小時,一艘大汽輪與信號台互相確認了信號。“亞特蘭大”這個名字立即就傳到了坦帕城。四點鍾,這艘英國輪船駛入聖埃斯皮裏圖港。五點鍾,它以飛快的速度穿過希爾斯巴勒港灣。六點鍾,到達了坦帕城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