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烏鎮總設計師”陳向宏(2 / 3)

商業化與防止過度商業化

烏鎮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雖然投入如此巨大,但陳向宏始終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在商業化與防止過度商業化之間平衡。

“我向來反對把古鎮的保護和商業開發對立起來。”他說,曆史上的古鎮都是商業繁榮發達、商賈雲集之所。“難道旅客隻有看到,當地居民在刷馬桶、用煤球生火,才叫這個古鎮保護的原汁原味?遊客眼中的風景,何嚐不是居民的一種尷尬?”

開發古鎮前,陳向宏去別的古鎮考察,覺得江南任何一個古鎮的管理和經營模式,都不可取。“周莊滿街都是賣豬蹄的,過度商業化就是我的噩夢。”

因此西柵的對外招商,實行了一種看起來很極端的方法,即“一品一店”的方針。陳向宏介紹,就是一個品種,在西柵隻招一家店。這裏有大餅油條、有飯團包子,有賣蠶絲的,有賣金銀的,但都是一種商品隻開一家店,絕不重樣。

為了控製店家的質量,西柵對商家有嚴格的規定。開店之前首先有嚴格審核,審核通過後雙方有嚴格的協議,在質量和價格上都有協定;開店後,景區會對這家店鋪有嚴格的考核,一旦發現違規現象,立即處理。

“你看很多店麵都關著,為什麼?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住戶與合適的商店。我不願意讓同類的店開得太多。這會讓商業的東西侵蝕古鎮。比如開一家老茶館,先是賣茶,慢慢地賣膠卷,發現膠卷的利潤比茶大得多,後來又賣明信片等,最後茶隻是點綴,變成了雜貨鋪。我們在二期的時候在這一點上做得更極端,所有的承租戶由我來發工資,你就是賣茶,虧的錢我補給你。”陳向宏說。

受控製的,還有居民們家中的裝修,空調安裝必須要在一定位置。不少家的水泥牆被還原成木板門,據說冬天會很冷。一家因為是兩層小樓,堅決不同意把家裏的水泥牆拆掉,結果景區改造者就在他家門前搭建了一座三四米高的有著烏瓦的高牆,把一切都遮掩在牆後麵。

景點裏麵的民宅要是晚上留宿客人,會受到保安檢查,發生過遊客住下來又被保安帶出景區的事情。居民說:“旅遊公司禁止的理由是不安全,說什麼萬一失火怎麼辦,怎麼那麼容易失火?”而旅遊公司的說法是,景區裏過多的民間旅館存在巨大的不安全因素,萬一出事,影響的是整個景區聲譽,所以不允許居民自家開旅館。

陳向宏強調控製對於古鎮保護的重要性。他的行為與想法得到了很多人認同,前來拍攝電視劇的黃磊說:“相比起其他的江南古鎮,沒有過度商業化的烏鎮像世外桃源。”

陳向宏對這樣的結果還是不滿意,他的理想狀態中,烏鎮的風景最好能恢複到100年前那樣,樸素、清淡、繁忙的各色工匠各行其是地勞作——盡管這種勞動有可能隻是演員在表演,他的“產品”絕對不能淪為別的古鎮那樣雜亂的小攤販的天下。

陳向宏認為,“烏鎮就像一個圖書館,很大的圖書館,曆史有很多的殘本孤本,還有破損,我像圖書館管理員,不停地去修複。我到今天隻做了50%,你看烏鎮有四條街,就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到今天隻做了50%,南柵北柵我沒做,為什麼沒做?因為我個人認為覺得我還沒有找到一種合適的機製。”

小鎮未來與戲劇藝術夢

古鎮的發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陳向宏的思路也在不斷提升。曾經烏鎮以茅盾為傲,但近年來,卻又因木心而成為文學青年的聖地。陳向宏坦言,請木心回來其實是一種直覺,從來沒想過他名聲會如此大。

這位在外界人眼中的文學大家,於陳向宏而言,更像一個脾氣倔強的可愛老人。“他是烏鎮人,但離鄉多年,邀請他回來我們前後花了五年時間,他跟家鄉所有的人都斷絕了往來,後來因為王安憶的認真熱心,又引薦了陳丹青。木心先生跟我談的最多的是‘文藝複興’,他說烏鎮就是在文藝複興,所有國家的文藝複興都是從小城鎮起來的。這也是我有勇氣做藝術節的原因2--。”

選擇戲劇也是機緣巧合:“平遙有攝影節、束河有音樂節。我覺得如果搞個電影節,目前烏鎮也接待不了這麼多人。而戲劇節受眾更多是年輕人,這和烏鎮的目標人群也是吻合的。又因為認識了黃磊和賴導,所以就做了起來。”陳向宏說。

時光回溯到2002年,因為一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黃磊和那時還不知名的烏鎮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因為“不打不成交”,而在一次小矛盾之後和一手造就了今日烏鎮的“總設計師”陳向宏成為莫逆之交。

回京後,他對烏鎮念念不忘。一次酒後突發奇想,從沒在國外參加過任何戲劇節的黃磊竟萌生了要在烏鎮辦戲劇節的念頭,“本來隻是一個拍桌子的想法,卻越想越有意思,我忍不住就給陳向宏打了電話聊起這個夢想。”

2006年,黃磊主演了中國台灣導演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一演就是七年。在合作的第四年,黃磊鄭重邀請賴聲川去一個叫烏鎮的地方看看,“那個地方可以做一個戲劇節,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