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位於中央的園林主題部分,有人建議應當在兩側修建種植有果樹的小路,在園中修建種有果樹的小山,並在小山上修建帶有座位的涼亭。對於這種觀點,我並不反對,隻是覺得不宜布置的太密集,否則會讓人們感覺園林有些局促、閉塞。因此,一定要安排適宜,並確保園林中氣流的暢通。
我認為,假如想在園林中獲取陰涼,隻能到位於兩側空地的小路上去尋找。隻要你願意,就算是在天氣最為炎熱的時候,你也可以在這些小路上悠閑地散步。畢竟園林的主題部分隻適合在溫和的季節。當進入炎熱的季節後,你隻能在清晨和陰天的時候去賞玩。
一般來說,我不喜歡在園林中設置養鳥的地方。我隻能接受一種情況,那就是它足夠大,地上可以鋪上草皮,並栽種上一些花草和灌木叢。因為隻有這樣,飼養的鳥兒們才能獲得足夠的活動空間,自己築巢,地麵上也不會出現到處是鳥糞的情況。
如我上述所言,一座頗具規模的皇家園林就已經初步完成了。當然,我的這些觀點,有的是個人喜好,有的是規劃設計,因此勾畫出的不過是一個大概的輪廓,而非具體的模型。另外,我在勾畫的過程中,也沒有考慮過節省費用的問題。因為對於王公貴族們來說,成本並不是問題。很多時候,他們會完全接受工匠們的意見。為了讓園林顯得富麗堂皇,還會增添不少雕像和各種裝飾。然而,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金錢,而且也無益於享受園林帶來的真正樂趣。
附錄一——作者生平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和莎士比亞共同生活在資產階級的上升時期,是文藝複興時代精神在英國的體現。他總結了當時新興的自然科學的經驗和成就,並且展望到自然科學發展的遠景,立誌要促進這種發展。借助《論學術的進展》、《新工具論》等一係列著作,培根奠定了英國經驗主義哲學的基礎。培根的思想在各方麵都具有深刻的革命的意義。在文藝複興時期的巨人中,培根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馬克思稱他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生平大事紀要:
1.1561年1月22日,培根出生於倫敦一個官宦世家。父親尼古拉·培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曾在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他思想傾向進步,信奉英國國教,反對教皇幹涉英國內部事務。母親安尼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才女,她嫻熟地掌握希臘文和拉丁文,是加爾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較早,各方麵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才智。12歲時,培根被送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在校學習期間,他對傳統的觀念和信仰產生了懷疑,開始獨自思考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2.1576年,培根作為英國駐法大使的隨員到法國,在法國的兩年半時間裏,他汲取了許多新的思想。1579年,他的父親突然病逝,因為培根的母親是繼室,受人們的鄙視,他最終得不到父親的遺產。培根的生活開始陷入貧困中。在回國奔喪之後,培根住進了葛萊法學院,一麵攻讀法律,一麵四處謀求職位。
3.1582年,培根終於取得了律師資格,1584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589年成為法院出缺後的書記,但這一職位已經二十多年沒有空缺。
他四處奔波,卻始終沒有得到任何職位。此時,培根在思想上更為成熟了,他決心要對脫離實際、脫離自然的一切知識加以改革,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
4.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由於培根曾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並,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讚賞。培根因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1604年被任命為詹姆士的顧問,1613年被委任為首席檢察官,1617年被提升為掌璽大臣,1618年晉升為英格蘭的大陸官。其間,培根多次接受貴族封號,1603年他受封為爵士,1618年受封為維魯蘭男爵,1620~1621年受封為聖奧爾本斯子爵。這一時期,他在學術研究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5.1621年,培根被國會指控貪汙受賄,被高級法庭判處罰金四萬英磅,監禁於倫敦塔內,終生被逐出宮廷,不得任議員和官職。雖然後來罰金和監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卻因此而身敗名裂。從此,培根不問政事,開始專心從事理論著述。
6.1626年,培根坐車經過倫敦北郊。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做一個實驗,他宰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內,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於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複發,病情惡化,於同年4月9日清晨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