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培根死後,人們為懷念他,為他修建了一座紀念碑,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
聖奧爾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
應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附錄二——培根的論著
1597年,培根發表了他的處女作《論說隨筆文集》,也就是《培根隨筆》。他在書中將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和思考,以及對人生的理解,濃縮成許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1605年,培根用英語完成了兩卷集《論學術的進展》。他在書中猛烈抨擊了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論證了知識的巨大作用,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要借服從自然去征服自然”的至理名言,同時他提示了知識不能令人滿意的現狀及補救的辦法。在這本書中,培根提出一個有係統的科學百科全書的提綱,對後來18世紀以狄德羅為首的法國百科全書派編寫百科全書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檢察長時,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論古人的智慧》。他認為在遠古時代,存在著人類最古老的智慧,可以通過對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去發現失去的最古老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寫一部六卷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偉大的複興》,這是他要複興科學,要對人類知識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預期的計劃,隻發行了前兩部分。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論》是該書的第二部分。《新工具論》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開創的經驗認識原則和經驗認識方法。
培根在結束其政治生涯後,僅用數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紀》一書,這部著作得到後世史學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近代史學的裏程碑”。
大約在1623年,培根寫成了《新大西島》一書,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烏托邦式的作品。作者在書中描繪了自己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會藍圖,虛構了一個稱為“本色列”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裏,科學主宰一切,這是培根畢生所倡導的科學的“偉大複興”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現。
此外,培根在逝世後還留下了許多遺著,後來,由許多專家學者先後整理出版,包括《論事物的本性》、《迷宮的線索》、《各家哲學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論人類的知識》等。
附錄三——新工具論(節譯)——【論假象】
三十九
圍困人們心靈的假象共有四類。為區分明晰起見,我分別給它們取個名字:第一類叫作族類的假象,第二類叫作洞穴的假象,第三類叫作市場的假象,第四類叫作劇場的假象。
四十
以真正的歸納法形成概念和原理,無疑是排除和肅清假象的對症良藥。而首先指出這些假象,這亦有很大的效用;因為論述“假象”的學說之對於“解釋自然”正和駁斥“詭辯”的學說之對於“普通邏輯”是一樣的。
四十一
族類假象植基於人性本身中,也即植基於人這一族或這一類中。假如斷言人的感官是事物的量尺,這是一句錯誤的話。正相反,不管感官或者心靈的一切覺知總是依個人的量尺而不是依宇宙的量尺;而人類理解力則正如一麵凹凸鏡,它接受光線既不規則,於是就因在反映事物時摻入了它自己的性質而使得事物的性質變形和褪色。
四十二
洞穴假象是各個人的假象。因為每一個人(除普遍人性所共有的錯誤外)都各有其自己的洞穴,使自然之光曲折和變色。這個洞穴的形成,要麼由於這人自己固有的獨特的本性,要麼由於他所受的教育和與別人的交往;要麼由於他閱讀一些書籍而對其權威性發生崇敬和讚美;要麼由於各種感應,這些感應又是依人心之不同(如有的人是“心懷成見”和“胸有成竹”,有的人則是“漠然無所動於中”)而作用各異的;以及類此等等。這樣,人的元精(照各個不同的人所秉受而得的樣子)實際上是一種易變多擾的東西,又似為機運所統治著。因此,赫拉克利泰曾經說過:“人們追求科學總是求諸他們自己的小天地,而不是求諸公共的大天地。”
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