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培訓與開發(5)(1 / 3)

8.4.1.4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管理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管理對個人和所在的公司都有相當的意義。

8.4.2影響職業生涯的因素

任何人的職業生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受到個人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8.4.2.1影響職業生涯的個人因素

(1)職業性向

即職業傾向、職業取向,是由美國職業谘詢專家約翰·霍蘭德提出的。他認為,人格(包括價值觀、動機、需要等)是決定一個人選擇職業的重要因素。他發現了六種基本的職業性向。①技能性向。適合從事包含有體力活動並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力量和協調性才能承擔的職業,如機械維修、烹調等。②研究性向。喜歡從事包含著較多認知活動(思考、組織、理解等)的職業。如生物學家、大學教授等。③社交性向。樂於從事那些包含著大量人際交往內容的職業,如心理醫生、社會工作者。④事務性向。從事那些包含大量結構性的且規範較為固定的活動的職業。如會計、銀行職員等。⑤經營性向。從事那些通過語言活動影響他人的職業,如管理人員、律師、推銷員等。⑥藝術性向。從事那些包含著大量自我表現、藝術創造、情感表達以及個性化活動的職業。如藝術家、廣告製作者、音樂家等。

(2)能力

對企業員工而言,能力是指勞動能力,也就是運用各種資源從事生產、研究、經營活動的能力。包括體能、心理素質和智慧三方麵。這三方麵構成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它是員工職業發展的基礎,與員工個體發展水平成正比。它為員工的個體發展提出了強烈的要求,又為個體發展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條件。

(3)職業錨

這一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為,職業計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了解,他會逐漸形成一個占主導地位的“職業錨”。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施恩教授提出了五種職業錨:技術/職能型職業錨;管理型職業錨;創造型職業錨;自主/獨立型職業錨;安全/穩定型職業錨。

(4)人生階段

人是有生命周期的,美國著名的人力資源專家加裏·德斯勒教授把人生分為成長階段、探索階段、確立階段、維持階段和下降階段。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人們的生理特征、心理素質、智慧水平、社會負擔、主要任務等都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在不同階段,其職業發展的重點和內容也是不同的。

8.4.2.2影響職業生涯的環境因素

(1)社會因素:①經濟發展水平;②社會文化環境;③政治製度和氛圍;④價值觀念。

(2)企業環境因素:①企業文化;②管理製度;③領導者素質和價值觀。

8.4.3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與管理流程和步驟

8.4.3.1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與管理流程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需要一係列精心設計的流程才能邁上可控之路。

8.4.3.2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與管理步驟

(1)步驟一:職業生涯診斷

職業生涯必須理想與實際相結合。職業生涯診斷能夠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並且進一步詳估內外環境的優勢、限製,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生涯發展方向。隻有把自身因素和社會條件做最大程度的契合,才能在現實中趨利避害,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具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