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台南 :老房子 新旅行(2)
經過劉國滄、設計師蔡佩烜、飯店達人蘇國垚、美食文化作家王浩一、文化經理人曾乾瑜的共同商討,決定改變運作策略,保留創作設計的初衷,讓“佳佳大飯店”以文化旅店的姿態重生。幾經磨合,融合多領域人才,結合旅遊觀光、曆史文化、空間設計以及台南氛圍的佳佳西市場旅店,成為旅人認識台南過去與現在的另一扇窗口。
連接在地的設計態度
佳佳西市場旅店位於台南西市場旁。台南西市場建於1905年,是日據時代台南府城重要的官方市集,商風薈萃。康熙後期至同治年間,此地更是台灣經濟樞紐的“五條港區域”重要位置,創造出170年來府城萬商雲集的黃金盛世。幾則舊事、幾杯老茶、幾分俠氣,成就了閑適生活之外的“府城仕紳隱居空間”。
步入正興街,百年老樹旁,一棟以白色為主、交錯著玻璃窗的建築,極富現代感。以設計連接新舊,佳佳西市場旅店做到了完美平衡。旅店大堂保留了原有老佳佳的櫃台和地板鋪麵石材,複古的紋樣閃耀著光芒。櫃台後方是古早式木頭櫥櫃,用來收藏房間鑰匙。古樸鐵窗從街巷卸下後,成了書報架與咖啡杯架,雖然生鏽卻不減風味……最特別的是旅店三樓的樹梯。樹梯由日本新銳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用不鏽鋼片包裹整個樓梯,讓樓梯旁、窗戶外的百年老樹,投影且反複映像於其間,隨著每日的日光推移,樹之影像呈現著不同層次的鏡影與周期,十分玄妙。
在蔡佩烜執行長看來,佳佳西市場旅店設計的不是風格,而是態度——一種文化傳承,一種新觀念的開始。因此,佳佳西市場旅店充滿了在地情感與新設計的巧妙結合。
“非家”客房的特殊之境
這種態度,也體現在佳佳西市場旅店的客房中。客房強調“非家”概念:若說“家”是一個最熟悉的地方,“非家”便是另一特殊之境,它不隻提供如家一般的舒適,也不隻是個展示藝術、文化的平台,更是讓藝術與文化真正被生活著、生活出的實踐場域。
在此概念下的“記憶非家”房,包括紅娘布房、神農街屋、鹿耳窗屋、織女線房等10種主題房。房間突出對在地曆史與記憶的孺慕與眷戀,如《紅娘布房》。“鹽、糖、布料”曾是府城西市場重要的三大產業,卻因世代交替而沒落,僅存布料行營運。為了重現當時風貌,房間以傳統西市場的布莊為設計理念,運用大量小碎花布,伴隨紡織機築夢於內,呈現古今交錯的布莊行。
佳佳西市場旅店的位置雖在巷弄,但鄰近國華街、海安路等著名地段,距離台灣文學館、孔廟也不遠。旅店有專屬的“府城旅遊閱讀地圖”,搭配10間“記憶非家房”,提供10種專屬房間主題的旅行,如拜月老的好運之旅,求考試運的廟宇之旅等。旅店、藝術、生活,在此找到最佳契合點,完美融入你的台南“私旅行”。
佳佳小南天旅店 巷弄裏的“女性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