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展新視野:設計貴在關注生活
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麵的進步,藝術設計的很多內容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藝術設計除了具備純美術領域中的一些元素或者因素以外,它還有很多地方是純美術領域所不能包含的,因為它具有很多功能性和實用性,功能性和實用性表明了它的視域麵更廣闊、用途更大,更能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人們生存居住空間中很多的目標和追求。
——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
自第九屆全國美展增設藝術設計展以來,突顯出設計在當下的定位與發展,但在以往的藝術設計展中也存在著以純藝術的標準評價藝術設計作品的不足等方麵問題,近年的藝術設計展在展覽定位和學術導向方麵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今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在陝西省舉辦,西安美術學院協助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要負責藝術設計展區的入選作品收、退件,展覽布展、評獎等主要工作。同時,由於陝西是一個文化大省,西安美術學院自身作為陝西省藝術創作的重要力量還肩負著積極督促、選送各個畫種參展全國美展的重要任務。
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作為藝術設計專家,他認為,自從第九屆全國美展增設藝術設計展以來,使設計在中國藝術領域的地位得到了明確的肯定,表明藝術設計成為藝術形式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以往的藝術設計作品的評判差異,郭線廬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麵的原因:1.藝術設計評獎的專家都是從事藝術設計的國家頂級專家,但是,由於藝術設計包含很多的專業和研究方向,他們各自的研究內容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說從建築環藝到珠寶設計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2.從評判的某些角度來說,有些設計評獎是看其能不能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或者經濟效益。有的在經濟效益以外還需要相當成分的美的因素或者美的評判,如首飾專業或玻璃專業,除了功能以外,更多的是美的感受和藝術的視覺享受。總的來說,藝術設計在分區評選中還是比較合理的。
今年的藝術設計展有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就是國家特別重視設計,把設計提到國家經濟發展的高度去考慮,它是一個重要的潤滑劑。郭線廬認為,此次藝術設計展覽中有兩個專業的獎項是非常重要的,即工業設計和建築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最能反映出一個國家在藝術設計方麵的創造實力。這種實力主要體現於產品的功能開發和形態、材料的更新上。除了工業設計以外,目前,我們國家的城鎮化進程很快,城鎮化建設中很多地方的城市規劃、設計缺乏文化品位以及地域特色、建築環境設計定位上和理念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生態問題、環保問題、民生問題等等。郭線廬也希望通過這次的設計藝術展能夠展現出優秀的、讓大家肯定的作品,能夠在將來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同時希望參展藝術家能夠提出一些需要商榷的問題,所以這次的藝術設計展除了本身是一次國家級的展項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輻射社會的作用,遠遠超出了本身作為這個展覽的意義了。
美展寄語:思想有為,技術亦有為
希望這一屆全國美展展出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更多地關注和表現人們的現實生活,表達人們的真情實感,在藝術風格的探討和藝術技巧方麵,更加精益求精。像國外有一些肖像畫,技術特別過硬,那也是名作。構思內容上的“精”和技術技巧的“精”,同樣都會在美術史上留下印跡。希望我們舉全國之力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再次為中國美術史、為中華文明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大為
美展的舉辦無疑可以給藝術家提供一個比較大的創作平台,每五年一屆的美展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增強自己的包容度,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對藝術家來說是福音。但是全國美展的變化主要還是體現在形式上的變化,本質上變化不大,包括評審機製,對藝術家的創作題材也有太多限製。所以全國美展主要是對我國文化現狀有主流上的引領。期待全國美展越辦越好,模式越來越寬泛,更加包容。
——張誌剛
今天,中國絕大部分藝術家的作品是能夠充分表達自我精神訴求的,因此,可以說我們今天是處於一個文化藝術創作的大好時機,但藝術評獎有它自己的規則,每一位評委也有自己的好惡,如果藝術家在創作之初就不在乎是否能夠得獎,那麼藝術創作是有其充分的自由度的,佛家講:本就無束,何求解脫。
——王珠珠
我們處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文化藝術不僅有東西方的參照比較,還有古今的參照比較,這就使得當代美術家具有更為廣闊的視野。作為一個官辦藝術大展,有幾點不能忽視,那就是:塑造中國形象,吹中國風,做中國夢,弘揚主旋律,表現正能量,關注當下,關注民生,注重原創。這也是現當代中國美術發展的方向。
——李趙名
當今的藝術創作已經有多種渠道,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也已經發展為包括實驗藝術在內的13個展區,那麼,這樣一個我國規模最大、參與範圍最廣、作品種類最多、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是否能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充分自由的創作平台?在藝術創作多元化的今天,藝術家是否有足夠的文化自覺使中國美術堅持獨立自主的話語權並將中國美術發揚光大?
全國美展在一定意義上能夠推動藝術創作的積極性。在藝術創作多元化的今天,國家為藝術創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不是所有的藝術家都熱衷全國美展,也並不是全國美展所評選出的作品都能夠符合所有人的審美。可以肯定的是,藝術創作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澱,好的作品必定是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的作品。在創作中,思想與實踐同樣重要,實踐上的不斷探索必定會提升藝術創作的理論高度。任何真正有高度的藝術作品都是能夠在精神上打動人心的,而非簡單的技法炫耀。當中國的藝術家都能夠在深層次的繪畫精神上進行反複研究與推敲時,那麼中國的美術創作就有了希望。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