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教授提出的問題更加直觀,“找出符合國際慣例和中國特色的藝術學理論體係”:藝術學學科建設麵臨著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打通中西,建構中國特色藝術學理論體係。藝術人類學、藝術文化學、比較藝術學等,都是急需發展的學科。其次,調整藝術史觀,將“宏觀的藝術史”和“具體的藝術門類史”分而治之。“我國藝術史至今還是空白,先搞斷代史,適當的時候搞藝術通史,這是我們應當承擔的重要的任務。再有就是藝術批評,也是我們現在薄弱的環節。”
談創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藝術學價值標準
我們處在一個“無創新,不藝術”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專門闡述了“創新”對於文化藝術事業的重要意義:“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池瑜教授將“藝術學理論創新”與“藝術價值標準”兩個核心主題聯係在了一起。他認為:一是要認識藝術理論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要繼承和吸收我國古代藝術理論的精髓,作為藝術理論創新的基礎。三是要借鑒西方近現代藝術理論,結合中國藝術實際,進行理論創新。四是要重視藝術創作實踐,關注當下藝術創新現狀,研究藝術中的新問題,激活藝術學的理論創新思維。五是要創新藝術學理論,緊密結合藝術批評,建構中國當代藝術價值標準。藝術價值標準關係引導社會道德與審美趨向和藝術創作走向,藝術價值觀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精神上協同。
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成員賈達群教授認為,藝術學學科建設的創新,最終反映在“如何培養真正具有創造性、創新性能力的藝術人才”這個問題上。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理清幾個關係。一是教育本質和當前社會需求的關係,大學精神和現存體製的關係,藝術教育和一般教育的關係。二是教育教學,培養有擔當、有文化和技術的公民是大學的根本任務,為人類的精神及物質文明建設,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智力及人力支持是大學的使命,缺一不可。三是藝術教育,各種媒介的藝術法則是共通的,用藝術的法則認識世界的思想是可以共通的。因此,藝術教育要義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技能訓練,而是開啟想象力,構建個性風格。
另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藝術學學會副會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黃惇認為,藝術學從不自覺走向自覺的現實,恰恰體現了我們藝術學研究立場的中國特色。北京師範大學梁玖教授呼籲盡可能地將眾多描述性成果轉變成可執行的成果。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曹順慶教授倡導學科建設應當從理論素養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入手,從基礎抓起。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藍凡教授同樣呼籲藝術學學科建設應當從基本問題的闡釋入手,比如美的概念和藝術的概念,審美學和藝術學,藝術創作和藝術研究。
此次論壇恰逢四川音樂學院申報更名“四川藝術大學”的緊張籌備期。這所擁有75年曆史的學校目前已是全世界在校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藝術院校。從“音樂學院”到“藝術大學”,這種辦學思想的轉變,也許正在反映著我國藝術學學科建設的美好氣象。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