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編創其實是讓學生輸出的一種課程,沒有固定的公式和模式,鍛煉了學生的創意思維”
作為以人體為工具的舞蹈藝術,它是一種依賴富有節奏韻律的形體動態來表現人的思想、情感、觀念的藝術。它既是有特定的人體具象,同時表現出來的形象常常是一種抽象物。這種抽象物不能完全用語言解釋,所謂“隻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沒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是不行的。舞蹈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懂得舞蹈藝術的特性,增強學生的參與能力。
有的學校舞蹈課中大量采用圓圈上課的形式,讓學生和老師都處於平等的位置。如果一個學生在圓心中帶領大家做動作,老師也會和他站在一起,陪伴他一起做動作,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拘束感。這種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實踐,讓學生和教師都從中感受到了驚喜的變化,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都有所提高,在舞蹈課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相當旺盛。
舞蹈學習初期,學生的舞蹈作品內容可以借鑒,但是借鑒的內容不能超過整個作品的50%。借鑒的範圍很廣,比如戲曲、美術、武術等,隻要能拿來用,隻要是作品表達需要都可以采用。但也有一定的條件,一是必須要小組成員都參與,沒有理由剔除任何一位同學。這就訓練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二是不能全部照搬成品舞蹈,學生要有自己的編創能力。三是盡量要原創作品。要注意不能變成戲劇或啞劇,要注意動作的舞蹈化。四是舞蹈所用的音樂、服裝、道具、主題、內容、形式都要由學生自己負責,每個小組的組長要在小組內進行分工,每個組員負責一個部分,這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協作能力。最終的結果非常好,在期末考試中,整個年級200多人創作了30多個作品,即85%的學生順利完成了作品,有20個作品達到了登台表演的程度。這就印證了這種舞蹈推廣教育的方式是可行的,這個實踐是成功的。
舞蹈編創其實是讓學生們輸出的一種課程,沒有固定的公式和模式,所以很鍛煉學生的創意思維。在編創中,隻有在他們編排不下去的時候,教師才給出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學生不一定會采用,因為能夠啟發他們找到更好的更合適的表達方法。胡老師不要求學生做高難度的技巧,因為和需要表達的內容沒有聯係,完全可以用其他能做到的動作表達情感。她強調在舞蹈中不管是音樂、服裝,還是道具一定要用於舞蹈主題的表達,不要有任何形式感的東西。在目前階段,胡老師會播放學生自己編創的作品讓他們鑒賞,指出哪些地方表達得好、哪些地方不足,而對中外舞蹈名作賞析會在下一個階段安排,開課的目的是增長學生的知識麵,以此了解這個舞種的曆史和風格,這對他們的審美層麵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她希望在這一年的課程完成以後,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舞蹈創作技法,能夠獨立創作一個舞蹈作品;在舞蹈的表演方麵,比如說動作的完成、肢體的協調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動作美感,而非一種純自然狀態下的舞動。
後記
舞蹈作為一種形體藝術,能夠將人類的情感通過肢體語言藝術化地表達出來,可以說,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藝術品格有著重要作用。今年兩會期間,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象群在提案中表達出對藝術教育處於“金字塔倒置”狀況的擔憂,他認為藝術教育不僅是培養藝術類人才的必要途徑,也是提升素質、強化全社會人文素養的基石。在當代社會中,從廣義上講,“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麵發展的人,而非專業藝術工作者。廣義的藝術教育是以強調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來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力,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理想的社會中藝術類教育應該整體呈現金字塔形。處於基礎層也是最大規模的應該是麵向全體公民的藝術素養培養。而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推進正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以學校為主體的藝術類教育正在悄然發生著教學體製的改變。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