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體構成裝置的東方魅力(3 / 3)

利用布滿展廳天花板的璀璨的“現代宮燈”和雙麵大鏡子,《光·景》營造出一個絢麗多彩、時尚溫馨、如夢如幻的神秘境界。雖然作品中並沒有出現電腦屏幕、鍵盤、網線等互聯網設備的形象,但氣韻生動、境界深遠的作品所呈現的意境才真正是網絡世界帶給人們的感覺:既虛幻神秘又豐富多彩。

生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的當代人更向往瑰麗的大自然。梵高說,“大自然中存在著某種類似瓦格納的音樂的東西”。《座千峰/竹山》創造了一個如音樂般美妙的境界。綿延的竹子舞動出小提琴般悠揚的旋律,石雕則像跳躍的鋼琴聲一樣伴奏其間。作品整體上的和諧與節奏韻律感讓觀眾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音樂魅力的開放靈動的空間中,我國作曲家馬思聰表現人在自然中的愉悅心境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一回旋曲》悄然在心中響起。

大自然是廣袤的,而比大自然更廣闊的是心靈。藝術的永恒價值就在於它呈現的不是外表,而是人無比豐富的內在精神世界。《紅魂——形與影》平麵狀的三個“小紅人”與青綠色的環境一起形成一種生氣蓬勃的氛圍,創造出一個充滿陽光氣息的新環境。作品不但體現了藝術家對人類生命內在活力的深刻感受,而且還體現出一種樸素單純、昂揚向上、健康美好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氣質也是藝術家心目中的當代人所應擁有的理想的精神氣質。總體來說,這件經典作品既充滿視覺魅力,又富於哲理辯證意味;既頗具中國傳統藝術的優雅趣味,又充滿當代清新明快的精神氣息。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立體構成裝置是在三維空間中營造某種精神氣息,作品的意境不再局限於“畫框”之中,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意境,進而被作品的精神魅力所深深打動。

綜上所述,立體構成裝置處處從觀眾接受的角度出發,首先通過源於心靈深處的美的形式吸引觀眾注意,然後以創意形象來體現作者富於哲學感的深刻思想,使人在輕鬆理解的同時沉醉於作品所營造的充滿精神魅力的空間意境中。由此,在廣泛吸收、整合、轉化中國古代美術豐富營養的基礎上,立體構成裝置凸顯了“雅致”“形象”“深邃”“空間意境”等中國美術最本質的特征,以豐富深厚的東方魅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們獲得審美教育和精神的陶冶。

注釋:

①馬春萍.立體構成藝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②關於立體構成的專著對於立體構成基本要素的說法都不盡相同,但多數專著都論述了“形態”、“創意”和“心理空間”(或“空間力場”、“場”)這三個基本方麵。在參考多種專著的基礎上,筆者將“形式要素”“創意形象”和“空間的精神性”這三者確定為立體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

③盧少夫.立體構成[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3:5.

④賀萬裏.中國當代裝置藝術史[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177.

⑤⑦巫鴻.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M].澳門:澳門出版社,2002:424.

⑥呂勝中.走著瞧[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⑧廣東美術館.第四屆廣州三年展啟動展·元問題:回到美術館自身[M].廣州: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2011:172.

⑨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⑩關於立體構成的專著通常將立體構成的空間分為“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而筆者認為用“物理性”和“精神性”來描述同一空間的不同性質顯得更為明晰。

霤絛乶.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5.

歟謝爾·B·奇普.塞尚、凡·高、高更通信錄[M].呂澎,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26.

參考文獻:

[1]段文傑等.中國美術全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3.

[3]H·H·阿納森.西方現代藝術史[M].鄒德儂等,譯.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4]Jonathan Fineberg.‘Art since 1940: Strategies of Being’.Laurence King Publishing,London,2000.

[5]賀萬裏.中國當代裝置藝術史[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6]顧丞峰,賀萬裏.裝置藝術[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7]盧少夫.立體構成[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廣東美術館研究部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