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主觀性素描及其創新能力培養(1 / 3)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主觀性素描及其創新能力培養

美術學

作者:薛欣

【內容摘要】藝術不僅在於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精神體驗。給欣賞者以不同的感受,是我們需要的。主觀性素描不僅是用“圖”告訴我們一個意思,更要提供一種精神的追求,其不以抽象、寫實為界,而是以個人感覺產生的不確定藝術符號為表現手段,通過對明暗、肌理、線條等繪畫要素和造型要素以及媒介材料的研究,達到追求個性化和精神的觀念性表達的目的。在今天,尋求適應信息技術時代背景的素描藝術創新之路和相對應的教學改革,必將成為素描教學的嶄新嚐試。

【關鍵詞】主觀性素描信息技術應用個性化表達創新能力培養

在信息技術極度發達的今天,以素描這種藝術形式研究自身的精神需求與個性表達是很難與現代化的工具(或軟件)以及相對應的教育教學手段所隔離。藝術是對精神的肯定,“內在需要原則”是引導藝術家達到“偉大的高度”的唯一正確的向導。舍斯托夫說:“任何明確的界定都會窒息藝術的自由”。源於此,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術手段,研究主觀性素描對提升藝術創作能力值得認真思考和研究。

審美主體是人對自身與認知、人格與尊嚴、情感與感性、自由創新與社會責任的自覺要求的綜合體,與審美客體構成對象性關係。素描在構建自身審美特質時,與審美主體關於藝術本質的要求是一致的。客觀地說,在傳統素描訓練上所傳承和堅守的法則與藝術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矛盾關係,在一定程度上還導致了主體人的缺失。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出現的信息技術手段,尤其是攝像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等,將素描的再現性完全打破了。之前的素描隻是作為基本功訓練的一個方麵,在素描過程中,隻要突出某一元素和某些元素,就可以傳達精神體驗和審美感情。而今天,對素描的理解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手頭表現技術和意境創設等層麵,其還包括創意設計、情感營造等“虛”的方麵,尤其是電腦軟件運用、攝影攝像技術再處理等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及應用。所出現的問題是隻把古典寫實作為基本功,而忽略了素描的主觀表達,還有就是忽略了計算機應用技術。甚至有人還會對基於以計算機軟件處理以及現代電子照相技術幫助下完成的素描藝術作品嗤之以鼻。基本功從現代藝術的角度上看,其本質是自由的,是現代人的思維解放在素描上的反映,是恢複素描的本來麵目的結果。所有的輔助技術因素都是一種手段,其不影響素描本質的表達。素描隻有跳出僅作為基礎訓練的功能的圈子才可能獲得自由和發展。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主觀性素描應運而生。

一、主觀性素描概念及研究意義

主觀性素描是指在平麵上勾畫出一個圖形或留下一道痕跡來直接表現某種視覺效果和主觀意圖,並依照個人體驗到的視覺表現所進行的造型活動。作為主觀素描,隻要體現了作者的意圖,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法都是允許的,包括電腦軟件處理等技術手段的輔助(這裏強調的是輔助)。這種意圖是個人遭遇現實信息過程中最直接、最樸素的意圖,其使素描表現形式的多元化成為可能。

現代藝術之父塞尚乃至之後的立體派,把古典主義結構原則加以抽象和純化,解決了藝術語言的表現問題,其作品的圖式效果與原始的“象形”越來越遠。在現代藝術觀念的指導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從複雜的傳統結構中抽象出一項或幾項原則(例如色性的數字化表達、線條與明暗調子的抽離、造型的變形與重組等),使作品在虛擬情況下逐步脫離具體的對象,而留下純粹的造型語言。假借電腦軟件處理技術、投影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這一過程快速便捷地實現,而且具備更加廣闊的開拓潛力和創意實現的可能。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主觀性素描,解決了想法到圖示的快速實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