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更新教學方法的問題。意識的培養與潛能的挖掘對學生的後天發展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在素描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繪畫技法的講授固然重要,但對於學生意識的培養與潛能的挖掘尤為重要。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在主觀表達上不同於常態的潛力,並將其挖掘、放大、歸納、提升;要善於汲取中外關於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將這些精華應用於素描課堂教學。當今,關於“微課堂”“翻轉課堂”的探討和實踐有很多,其精髓無疑與“主觀性”的內涵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想方設法設計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而不是教師關於知識點、操作、課堂設計一個人的“表演”。
教師要善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將其與素描教學完美結合起來,讓學生手中的工具更多樣化,所用的材料更好為其自由地工作,從而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學生手中的手機(一般都集成了拍攝、圖像一般處理功能等),ipad、筆記本電腦及與之相應的眾多圖形軟件,都可以為自己的課堂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新的輔助工具的加入,不僅可以豐富素描的繪畫語言、拓展素描的藝術表現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作畫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最後,在當前高校素描教學過程中,一般還是以對物象的實際關係表現為主,即以“寫生”為主。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注入主觀意識是必須麵對的問題。在整個高校素描教學過程中,究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創新”或“個人風格”必然與學生素描程度有直接關係。中外美術教學實踐證明,凡是藝術成就卓著者都是做過紮實的素描基本功訓練的。我們不讚成脫離學生的素描掌握程度而盲目提倡“主觀”與“創新”,而是主張正確對待素描教學中的繼承和創新的辯證關係,以主觀性素描支撐起作品意識的形成,並以此樹立起個性化的精神家園。
主觀性素描的基礎是發自內心的對物象的真誠感受,傳達的是個體獨特的意象感受和真誠自然的呈現。否則,就失去了主體對存在的判斷。主觀性素描力求解決創新能力培養的難題,將素描提升藝術創作的能動作用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注:本文為黑龍江省文化廳藝術科學規劃課題“主觀性素描對提升藝術創作能力的價值研究”,立項編號13B0024)
參考文獻:
[1]韋啟美.素描需要表現[J].新美術,1980(1).
[2]克林特·布朗,切爾勒·姆利恩.人體素描[M].沈慧,劉利民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3]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論美術和美術家[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2.
[4]李本.素描概念的延伸與素描教學的拓展[J].美術大觀,2009(6).
[5]裴娣娜.對教育觀念變革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01(2).
[6]約翰·湯普森.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
[7]王麗娟,王珊珊.對高校素描教學現狀的再思考[J].文教資料,2012(5).
[8]吳家躍.再現素描與表現素描的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9).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