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卡斯與伊維爾油畫材料技法比較研究
美術學
作者:王相生 韓景哲
【內容摘要】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法國繪畫材料技法專家阿伯拉罕·賓卡斯、克勞德·伊維爾都曾多次來中國講學,係統傳授歐洲傳統繪畫材料技法(主要是油畫材料透明罩染技法),對中國油畫創作與油畫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文章通過比較的方法,分析二者傳授的傳統油畫材料透明罩染技法的異同,提出運用這兩種繪畫材料技法必須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傳統油畫材料透明罩染技法的核心與關鍵,具體的油畫材料技法可根據實際需要不斷發展完善,為我所用。對我國傳統油畫材料透明罩染技法的教學、研究與創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油畫材料技法比較
一、賓卡斯與伊維爾油畫材料技法存在明顯的差異
賓卡斯的油畫技法嚴格來說並不是純粹的油畫技法,而是丹培拉材料(丹培拉一詞是英文“Tempera”的音譯,丹培拉主要是把水、油、膠等放在一起經震蕩而產生的一種乳白色液體,其主要成分是油和水,用其調和顏料作畫就是丹培拉繪畫)和油彩的結合運用技法。具體作畫過程是在繃好框的亞麻布上用膠、水、大白粉或立德粉等製作膠性吸收性底子,再經起稿、透稿、墨線定稿等準備階段後,先用單色油彩打底,用丹培拉乳液調製的白顏料以提白的方式來塑造形體,然後逐步罩染色彩,如對畫麵效果不滿意可以再提白塑造,再罩染。一般提白與罩染要交替進行,直到滿意為止。
伊維爾的油畫主要是單純使用油彩來繪製的,底子除了第一遍用膠外,後麵的幾層都是用核桃油、赭紅粉、鐵黑粉、鉛白粉等調製的材料塗刷的,屬油性底子。而起稿、透稿、定稿階段與賓卡斯方法大致相同,隻是定稿不用墨汁而直接用油彩。除了前麵的準備階段外,整個繪製過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選擇一些色彩上比較沉穩的快幹油彩,再在每種快幹顏料中都加進鉛白油畫顏料,然後用這些加了白的快幹顏料進行畫麵塑造。第二個階段主要是在幹後的畫麵上再用透明油彩罩染,直到完成。
二、賓卡斯和伊維爾油畫材料技法遵循著共同的繪製原則
運用賓卡斯與伊維爾油畫材料技法繪製的作品都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素描與色彩的層次,畫麵平整、統一、色層透明,色彩豐富、細膩、微妙,顏色幹燥速度快,在畫麵幹後,顏料的附著力比較強,且不易變色等。這些共同特征的產生主要是運用這兩種油畫技法在繪畫過程中,共同遵循了一些基本的繪畫原則,正是對這些繪製原則的堅持,才使得運用這兩種油畫技法繪製的作品有了那些共同的繪畫特征。其共同遵循的繪製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
1.顏色快幹原則
因為運用傳統油畫材料技法程序都較為複雜,如果使用一般的油畫材料,幹燥速度都較慢,一張畫會畫很久,而賓卡斯、伊維爾油畫材料技法均要求選擇能夠使畫麵速幹的繪畫材料。賓卡斯選擇使用的丹培拉白顏料,伊維爾選擇的土紅、土黃、土綠、鈷藍、鉛白等快幹顏料都是這個目的。使用這些快幹顏料可大大縮短作畫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2.先淺後深原則
賓卡斯與伊維爾油畫材料技法均屬於傳統油畫透明罩染技法範疇,都是在較淺的底子上才能進行罩染,否則畫麵會越罩越暗,因為所有的透明顏料都是在較淺的底子上才能發揮出顏料的最佳效果。賓卡斯使用白色丹培拉顏料來塑造形體,伊維爾使用加了鉛白的顏料塑造形體,都是為了使塑造出的形體顏色比對象亮一些、淺一些,給後一階段的色彩罩染留下餘地,也是為色彩罩染做準備。否則,畫麵色彩會越罩越暗,後一階段就沒有辦法再進行色彩罩染了。
3.先素描造型後色彩罩染原則
造型和色彩是傳統油畫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麵,在畫麵繪製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很難同時都照顧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很多畫家作畫過程中都是遵循先用單色或簡單幾種顏色解決造型問題,然後再用罩染的辦法解決色彩問題。賓卡斯單純使用白色丹培拉顏料和伊維爾使用加了鉛白的簡單幾種顏料進行塑造形體,除了達到使畫麵變淺變亮的目的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排除那些複雜色彩的幹擾,集中精力在這一個過程解決好素描的問題,把畫麵形體塑造好,使形體塑造更加到位、更加深入,然後再用罩染的辦法全力解決色彩問題。
4.“肥蓋瘦”原則
什麼是肥和瘦呢?簡單說來顏料油多就是肥,油少就是痩,堅持“肥蓋瘦”的原則是由油畫顏料中幹性油的特性所決定的,歐洲畫家很早就知道“肥蓋瘦”的油畫最能保持色澤鮮豔和牢固持久。賓卡斯和伊維爾都不約而同地遵循著“肥蓋瘦”的古訓,賓卡斯油畫技法使用的膠性油畫底和伊維爾在底料中大量使用吸油量較少的鉛白等都是為了保證底層的“瘦”,賓卡斯油畫技法中先用貧油的丹培拉材料塑造形體,再用含油量較高的油彩罩染。伊維爾油畫技法中,在開始階段大量使用短時間就能揮發的鬆節油,後麵逐漸增加核桃油的使用量也是為了保持“肥蓋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