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哲學思想對湖南油畫本土化的影響
美術學
作者:陳健勇
【內容摘要】湖湘地域文化是由初始自然生態壞境與社會曆史條件形成的,在基調和風格等方麵相對穩定的一種地域文化底蘊。它的精髓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百折不撓,兼收並蓄”的唯物主義辯證哲學。文章試圖多維度、深層次地挖掘其文化內涵及哲學思想對湖南油畫本土化的影響。
【關鍵詞】湖湘地域文化哲學思想油畫本土化影響
一、宗儒理學哲學思想對湖南油畫創作本土化的影響
理學是在儒家學說的基礎上結合道家的主觀唯心主義學說,生發而成的哲學流派。其理論從元至明清成為國家正派主流。其基本觀念包括:1.理一元論的唯物主義體係,以為理或天理是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2.理一分殊,以為萬事萬物各有一理,此為分殊。物,人各自一理卻都源於天理,此為理一。3.存天理,滅人欲。天理構成人的本質。
北宋理學的開山大師周敦頤是程顥、程頤的老師,北宋營道樓四堡(湖南道縣)人,著有《太極圖說》《通書》,推命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有人者,了若指掌。弟子程顥、程頤,再傳弟子朱熹,將其理學發揚光大。朱熹在湖南長沙嶽麓山修複嶽麓書院,並在此講學,給湖湘文脈注入了強勁的哲學理論基礎,其學說影響了湖湘文人士子。
自油畫入湖南,寫實主義成為主流,在陳子雲、鍾以勤先生的開拓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隨“85思潮”及外出學習油畫人才的回歸,湖南油畫教學及創作達到了一定高度,各種油畫創作嚐試推陳出新,一批以意象觀念進行創作的畫家漸入佳境,他們創作實踐的理論基礎正是周敦頤等宗儒理學對“理”“氣”的詮釋,以及莊子、老子道家哲學的潤養,湧現了黨朝陽、劉傑明、黃禮攸、彭毅等一批青年油畫家。如黨朝陽的《山痕》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中獲銀獎。黃禮攸的《造房圖·財神到》係列,在玄說中,八卦隱現。劉傑明的作品畫麵仿佛有佛光普照之暗喻。
二、王船山湖湘學統中濟世救民哲學思想對湖南油畫創作本土化的影響
王船山,湖南衡陽人。明崇禎年間,求學嶽麓書院,師從吳道行。王船山學問淵博,對天文、曆法、數學均有研究,哲學上總結並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及無不是理也”。在知、行關係上,強調行是知的基礎。一生堅持愛國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戰鬥精神。早年曾反清複明,失敗後,回家鄉衡陽潛心修學。在石船山下築草堂而居。“棲優林穀,隨地托跡”,孤高耿介,著作豐厚,其曆史觀和政治思想觀方麵,大多收錄在《讀通鑒論》和《宗論》著作裏。對湖湘官人陶彭、曾國藩、左宗棠、毛澤東等人影響巨大,對湖湘文人本土藝術家影響非同小可,在湖南油畫家群落中,以濟世救民哲學指引,以反映當下社會生活為題材進行創作的畫家眾多,如周彪、陳曉聲、童柯敏、沈磊等。
周彪在《菜農》一畫中“場景選取一露天的路邊蔬菜地攤市場,底層農民的生活是豐富又簡單的,是它們完整了一個社會生存之本”。他們對社會各層麵的關注,體現了藝術家的社會良知和責任。
三、陶淵明隱世哲學及“烏托邦”式田園生活對湖南油畫創作的影響
因陶淵明《桃花源記》和中國幾千年小農經濟的壞境和老莊哲學的影響,人們向往一種純樸、簡單的人際關係和浪漫的田園生活。在工業化時代,經濟迅猛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和改變是巨大的,對財富的追求幾乎是不擇手段的,食品安全、環境安全、健康安全已迫在眉睫。湖南一直是《桃花源記》原型社會的象征地和發源地,這種“烏托邦”式的田園生活理念對湘人影響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