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響版畫進入市場的因素
藝術門類的發展需要完整的生態鏈,市場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影響了藝術品發展的完整性。中國的藝術市場建立前,版畫藝術家多數通過官方學術展覽以及作品出版樹立自己的學術位置,擴大了社會影響力。9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市場非常活躍,拍賣會頻繁,藝術品價格屢創新高,大大激發了民眾對書畫等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的熱情,藝術品的經濟效應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一些從事中國畫﹑油畫創作的藝術家以其拍賣會上令人目瞪口呆的價格進入觀眾視線。如新聞報道曾梵誌的油畫《最後的晚餐》,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成交價達1.8044億港元(含傭金),不僅刷新了其個人紀錄,也成功問鼎首個過億元的亞洲當代藝術作品。而版畫的價值在藝術市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進入市場的極少,專營版畫的畫廊寥寥無幾,能夠賣出去的版畫作品多是名家的作品,但其能夠進入市場並非因為版畫本身,而是緣於民眾對名家作品的追逐,對原創性版畫市場沒有根本性的推動。藝術評論家將中國版畫群體歸類為學院版畫、畫院版畫、地域群體業餘版畫作者3個部分。目前版畫市場不景氣,地域群體業餘版畫作者減少,創作者主要寄身於學院、畫院當中,而學院、畫院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通過公眾空間將版畫的展示、研究、教育與當代文化生活相結合,與觀眾產生互動,達成文化傳承。當代藝術空間的相對狹隘性,藝術空間鬆散且彼此隔離,也影響了公眾對版畫的參與,一定程度上造成版畫被束之高閣,成為“自娛自樂”的藝術門類。
版畫被排斥於中國藝術市場的主要原因是,藝術作品不再是單一的以展覽出版作為進入社會的形式,更多以藝術商品進入市場,而版畫的複數性影響其成為藝術珍品。在普通民眾的觀念裏,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才最具有藝術價值,版畫的複數性恰恰不具備這一點,藝術品投資在於希望獲得高額利潤,誰都不會冒險把增值空間小的東西囤積起來長期閑置。目前版畫沒有市場,導致越來越少的藝術品投資者做版畫藝術品的收藏,這反過來又影響了民眾對版畫的認知,影響了版畫的投資與收藏人群。藝術創作相當程度依賴其市場前景,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會影響藝術創作,版畫作品徘徊在藝術市場之外,其邊緣化也是必然的。而要走出這個困境尚需時日,因為民眾的藝術修養、欣賞習慣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在民眾心目中建立版畫藝術作品的商品意識也需要一個過程,這就需要創作實踐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其市場價格高低。另一方麵,藝術市場的成功與否與藝術水平高低並非都成正比,麵對藝術品市場的不盡如人意,版畫隻有融合時代精神,堅持自己的藝術特性,多出“藝術精品”,這才是其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1]齊鳳閣.中國現代版畫史(1931—1991)[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
[2]廣軍.第十七屆版畫作品展觀後感想[J].美術觀察,2006(2).
[3]尚輝.版畫——不夠鮮明的當代視覺藝術[J].美術觀察,2011(9).
作者單位:廣州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