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包豪斯設計倫理思想的實現途徑:技術與藝術的統一
現代設計的先驅、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雖然舉起了為平民設計的旗幟,在風格上摒棄了傳統藝術繁瑣的裝飾,但出於對機器生產工藝水平的不信任(基於當時的機器製造業水平,這種不信任是有一定道理的)乃至偏見,工藝美術運動大師們的作品主要還是依靠手工來生產,產品價格仍然高高在上,不能為普通民眾所接受。
德意誌製造聯盟運動在發揮機器作用方麵前進了一大步,其發起人之一彼得·貝倫斯認為:“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才能把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的技術成就變成為一種成熟的、高級的藝術,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在人類的文化中具有深遠的意義。”瘤嚐試把傳統的工藝技巧與機械化生產協調起來。包豪斯兩任校長格羅庇烏斯和密斯,都在貝倫斯的私人建築事務所裏工作過,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包豪斯成立之後,繼承和發揚了近代以來設計改革運動的優點,主張功能第一,外形簡練,刻意反對傳統手工藝經常使用的裝飾手法,從而使設計的產品非常適合於標準化批量大生產。包豪斯的絕大多數師生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和推進機器大生產,甚至提出“誰使用機器,誰就把握了這個世紀的精神”。1922年,包豪斯主辦設計展,口號便是“藝術與技術:一種新的統一”。莫霍利-納吉接管金工作坊以後,學生製作的金屬製品大多呈現出構成主義的幾何造型,非常適合於工業化大生產,同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很受工業界和商家歡迎。學生們為照明工廠設計的係列燈具模型、鋼管椅等產品,即使在當今也仍然是設計典範。
技術與藝術的統一,要求設計者對材料的各種性能有著深刻的理解,並懂得如何按照美的標準,通過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性能。這就內在地包含著“物備至用、節約經濟”的設計倫理要求,包豪斯在其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向學生們灌輸這種要求。格羅庇烏斯指出:“要在多樣性中尋求簡潔性,經濟地運用空間、材料、時間與金錢。”形式導師約瑟夫·阿爾伯特認為:“衡量藝術的標準是付出與收獲之比”,設計的首要原則是經濟、不浪費材料。他對學生們說:“我們都很窮,並不富裕,時間和材料我們都浪費不起,我們必須以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通過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創造出物美價廉的產品,這種倫理要求,不僅具有設計為大眾的社會倫理意義,而且具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態倫理意義。人類進入21世紀,環境汙染、資源浪費等日益嚴重,給人類的永續發展蒙上了濃重的陰影。以我國為例,資源、能源浪費現象十分突出,利用效率偏低,2010年萬元GDP綜合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這固然與我國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密切相關,但也與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能源、資源節約意識淡薄密切相關,與設計者對材料的各種特性了解不充分、對技術可能達到的工藝水平了解不充分密切相關。而被人們廣為詬病的過度包裝、一次性產品、“有計劃的廢止”等,更是刻意忽略“物備至用”,用商業的暫時成功來否定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否定技術與藝術的統一,這是對子孫後代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理應為優秀設計師所摒棄。
三、包豪斯設計倫理對設計者的道德要求
實踐設計倫理既需要合適的外部條件如社會需求、社會評價、企業文化等,更需要設計者有明確的設計操守,嚴格進行道德自律。設計師有什麼樣的道德水平,往往在其作品中得到體現。包豪斯雖然從一開始就在險象環生的外部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但它對學生的教育,是不要屈從於環境,而是為了實現美好的設計理想、培養良好的品格、堅持良好的操守,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包豪斯是一所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設計學院,戰敗國那種特有的民族意識使德國人民產生了從經濟社會廢墟中崛起的強烈奮發精神,許多精英人士有著強烈的實幹精神、變革意識。這種精神狀態投射到包豪斯的教育體係中,就是強調學生不能死讀書,而是重視實幹,強調創造力和社會責任心,通過設計優秀產品來提振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國家實力。包豪斯從不閉門辦學,鼓勵師生們通過展覽會等活動融入當地居民的公共生活,在融入社會的同時也強化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包豪斯還指定專人做心理輔導老師,它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才能與抱負。這種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很值得中國設計師借鑒。當今世界,“中國製造”遍布全球,但在許多發達國家,“中國製造”成為粗製濫造的廉價商品的代名詞。由於設計水平的缺憾,在全球產業鏈中,中國處於利潤率最低的底層,九億件襯衣才能換回一架空中客車。如何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設計”“中國創造”,迫切需要我國的設計師們肩負起社會責任,從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改善國家形象的高度,努力做一流產品的原創設計,而不僅僅把設計作為謀生之道,做一些低水平重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