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圖問究:(一)自學學習(填圖:《周末一天》)用畫表現:早、中、午、晚。(二)交流展示,填圖補充:學習、睡覺、美食、娛樂。(三)互動探究。活動一:配圖連線,用線表現自己當下的情緒。活動二:添加表情,表達周末一天的體會。活動三:觀摩重組,合作搭配一天的生活。(四)拓展延伸(背景添畫)以重組畫麵展開聯想,在背景添畫表現遠近關係,為下次學習探究做鋪墊。
這樣的學習,站在學生角度由學代教,突出探索過程。學生每次掌握新知識都以其個人方式,理解吸收新信息,解決新問題。美術教師要善於用圖發揮想象的學科優勢,以設“圖”側重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始終圍繞學習目標,既保證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的有效性,又潛引學案在課堂運用中的生成優勢。
三、以生為本: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應用
新課程倡導生成性教學,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應用——以生為本。新版《美術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形成創意,並運用美術語言和多種媒材創造性地加以表達,解決問題。”①感知不完全是學習探究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學習的是問題。因有“問”才能會“生”究。所以,“以生為本”的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應用,依學案引發學生未知的東西,教師要讓學生感到自己需要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以此推動學生思維的有效拓展。
其次,“以生為本”換角度理解可為既麵向全體又兼顧個性,師生共同發展。猶如欣賞者欣賞一件藝術作品,一次審美經驗就此在欣賞者和審美對象的對話中展開。應用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處於學習情境中的師生對將要出現的對話並不能完全確定。正是這不確定才讓媒介知識和客觀知識相互作用產生新知識,稱為構建性知識。隨著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應用的展開,過程的進行需要教師和學生一道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構建性知識成為對話者思考和互動的產物,知識建構成為大家共同參與的結果。同時個體在審美過程中還賦予藝術作品以個性解讀。通過建構這種個性解讀,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加深,思考和感悟時有形成,所生成的東西才會對人產生實際影響。
因此,評價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設計與應用,不是完全根據教師的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而在能否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碰撞出多元解讀的火花,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注:本文為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名稱:《新課改下中學美術探究式學案設計與應用研究》,立項編號:JCJY131502051)
注釋:
①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29
參考文獻:
[1]夏雪梅.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開封市十四中學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