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夠提供可以協助顧客作出最佳選擇的資料,他們將會感激你。舉個例子,顧客未必知道不同的油漆特性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和好處。
小宇是一間書店的推銷員,她知道若要清楚顧客的需求,惟一的途徑就是直接向他們提問。
小宇:“你今天想為自己買書,還是想選購禮物送給別人呢?”
顧客:“我正想買一份禮物送給媽媽。”
小宇:“你媽媽對曆史或文藝有興趣嗎,她可有什麼嗜好?”
顧客:“喔,她算是一位電影迷,但是,我相信她已經有很多這方麵的書籍了。我猜媽媽熱衷的其他東西就是她的孫兒和烹飪。”
小宇:“一本新的烹飪書怎麼樣?”
顧客:“我不知道……她正在減肥”。
小宇:“我有個主意,有本剛出版的烹飪書收集了電影明星和其他名人所提供的低脂肪食譜和保健方法。你媽媽可以一方麵嚐嚐新食譜,另一方麵保持她的減肥計劃,同時也可以認識多一些她有興趣的人物。這本就是……”
顧客:“好主意!她會喜歡那些圖片的。你們有禮品包裝服務嗎?”
這位推銷員最終能夠在特性和好處間找出完美配合,全因她聆聽了顧客的需求,並且為顧客找出了最恰當的物品。
別忘了讓自己公司的人滿意
推銷員的顧客不隻包括經銷商和消費者,還包括自己公司的員工和股東,在滿足經銷商、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地讓自己公司滿意。
推銷是為“滿足顧客和創造市場”而存在,過去的推銷幾乎都隻專注於滿足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需要,而忽略了員工和股東的心聲。事實上,員工和股東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經銷商或消費者。
企業所生產的商品或服務,如果連員工、股東都不滿意,不願意購買,那麼,如何推銷給經銷商和消費者呢?因此,員工和股東的滿意應更優先於經銷商和消費者才對。把員工和股東當作顧客,他們都滿意了,還會愁有不滿意的顧客嗎?
可是很多企業的員工或股東,幾乎都不願和企業形成榮辱與共、唇齒相依的命運共同體,他們寧願購買競爭者的產品,也不願購買自己生產的產品。
但是,這對企業來說都是無形的殺手。最根本的補救之道,就是改變對待員工和股東的態度,將這些人當作顧客,使其最終成為最忠誠的消費者,讓這些人都能滿意,有了這些滿意的顧客作基礎,才能創造更多、更大的市場。
所以,未來的推銷,不論推銷的是產品或服務,對於顧客的定義,絕不可局限於外部的經銷商或消費者,內部的員工和股東也應一視同仁。日本東京首屈一指的大倉飯店(Okara)如今已被《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飯店之一。該飯店的服務以精致入微著稱,而其視員工為顧客的企業文化,則是凝聚員工向心力和敬業心的主要動力。譬如,其員工餐廳的設備就不亞於顧客使用的餐廳,內部光線明亮,裝潢典雅,還有25名專屬的廚師。員工用餐時不但可以同時欣賞優美的音樂,而且獲得與顧客相同的美食與服務品質。員工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就在這種環境和氣氛中獲得提升,使他們樂於為顧客服務。
許多企業都致力於將商品或服務變成“顧客的第一選擇”,但在成為“顧客的第一選擇”之前,更應反思如何成為“員工與股東”的第一選擇。試想,奇瑞或夏利汽車的高級主管,乘坐的是福特或奔馳汽車,看到的人會有何感想?TCL公司經理家中客廳擺的是創維電視機,客人會有何反應?
企業的價值,並不在於它擁有多少顧客,而在於顧客對企業的看法和評價。如果連員工和股東對企業都持負麵的看法和評價,企業還有什麼價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