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評議人信譽評價製度。測量評委間態度的一致性,每個評委的信度即是該評委與其他評委態度的一致程度;評委間對成果評價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就認為這個評委組信度越高,否則信度越低。
四、地方醫學院校科學成果評價體係指標構建的幾點思考
地方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體係的建立,畢竟是一個係統工程,除了技術層麵上要不斷追求方法的精致周詳,還要從長遠發展考慮,致力於建設一個有利於學術成果評價指標體係,並綜合各方麵進行思考。
(一)準確確定關鍵指標
關鍵是各項指標的確定,著重考慮如何才能得出操作性較強的而又為不同學科和絕大多數專家認可的計算方法,以及這些指標的相互關係如何確定才能評定成果的等級。應根據不同類別和不同研究性質的成果,確定不同指標的價值或權重,以學術創新指標和應用價值指標為核心,確定不同的指標之間分值和計算方法,並將一些硬性指標(如出版社和報刊級別、課題級別、獎勵級別、引證水平等),作為內在指標的補充等等。
(二)合理劃分成果類別
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按研究性質將研究性較強的、對學科發展貢獻較大的成果歸入基礎研究類;對應用性、對策性較強或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較大的成果歸入應用研究類。按成果形式劃分則可分為“著作、論文、研究報告、工具書、譯著、古籍整理、科普讀物、音像資料、軟件”等。把專著、編著、小冊子、教材、教學參考書、資料整理等統一稱著作為好。而論文集又分為個人文集和多個作者的多篇論文集結而成的論文集,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論文集。由於個人文集有其係統性、專指性,可歸入著作類,而一般意義上的論文集則是由多個作者的論文圍繞某一專題結集而成的,所以,對具體的作者而言,其論文可歸入論文類。
(三)期望用同一指標體係對各類成果進行評價,既不科學,也行不通,因為各類成果有不同的側重點,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四)如果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指標項及其隸屬的取值項的內容相對明確,彈性較少,在成果評價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消非公正因素幹擾。
參考文獻:
[1]建立科學評價機製改進社科成果評獎——關於當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思考[A]. 優化學術環境促進學術繁榮——全國社科聯工作會議主題發言文集[C]. 2010
[2] 張鴻來,江蘇省普通高校軍事課課程建設評價指標體係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 2011(10)
作者簡介:張小健(1976.8-),女,漢,江西省南康人,贛南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管理學;曾澤棟(1981.11-),男,漢,江西省興國縣人,贛南醫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