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該準則評分要求進行測評,如: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框架圖與評分條款分值表、組織概述、“過程”和“結果”評價要素、評分項和評分指南等進行自評、互評和專職評。以此鞭策、改進、完善和提高,促成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與企業的完全融合。
4 加強各種情報和信息的收集
企業的戰略製定、日常決策、改進和創新及實施績效數據和相關信息活動對比中,要與內部、競爭對手和標杆對比。這些素材離不開客觀、真實、有效的情報和信息來源。
如何得到這些,首先應成立情報和信息收集係統,設立專門機構和人員,製定相應的獎懲製度,為卓越績效評價資料的獲取營造適宜的軟/硬件環境。
收集內容包括競爭對手、行業標杆、企業內部的等。收集完成後,利用統計方法對一些抽象的、沒有規律的進行整理、細化、剖析、歸納、計算等,通過直觀的方式把所屬範疇、類型、現象、趨勢、散布等展現出來,為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服務。企業同時也應做好自身情報和信息的保密工作。
5 創建企業智能一體化管理係統
將企業行政辦公、技術、生產、質量、采供、財務、銷售、服務、人力資源等各個部門有機融合,把各個智能部門的所有工作流和業務範疇,統一編製在係統中,按標準要求、工作流程、規範模板及時間節點,按權限逐級良性運作,免除人、機、料、法、環等因素影響。
該係統具有適時、準確、高效的特點,能夠便捷的提高職工工作效率,為企業競爭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如:企業一體化管理ERP係統,具有集成性、先進性、統一性、完整性、開放性等特點。
另外還需對係統適時維護、二次開發和不斷完善,將公司沉澱下來的優秀成果、經驗、絕活、試驗參數、失敗和彎路等填補進去,保證係統正確運行。
6 創新是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的引擎
企業要確保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就需針對使命、願景、價值觀、治理、標杆、關鍵過程下具備超前創新理念、一流開發團隊、完善的軟/硬件設施、良好的開發環境、正確的研究方向、適合的服務群體,才能獲得銷售收入的不斷攀升和最大的利潤份額。
創新要有嚴格的開發流程和完善的水平檢測驗收製度、計劃、趨勢評判、標杆對比和結果整合能力。依托企業經營管理實踐,從領導、戰略、顧客與市場、資源、過程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及結果的七個方麵進行卓越績效評價,使其達到最佳的創新效果。
創新要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斯坦福大學教授謝德蓀新提出了源創新模式,涉及到了源創新、始創新和流創新)有機融合和適時跟蹤管理,使創新改進活動實現良性循環。創新活動可通過員工合理化建議、QC小組活動、六西格瑪管理、業務流程再造、QC工具、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試驗設計等多種形式、手段和工具,適時解決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確保達到預期的成果。
7 結語
通過對上述觀點的剖析,明白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本土化,就必須從改變人的觀念開始。人在原來特定環境、文化、價值觀下形成的固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與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肯定有相向和相背的。
如何棄舊揚新是企業自上而下麵臨的抉擇,首先要確定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按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涉及的多個方麵入手,重視每個細節,做好每件事情,不放過任何細微差錯或隱患。誠信為基,以人為本,調動全員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切實為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做貢獻。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適用於企業、事業單位、醫院和學校,可以廣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GB/T19580-2012)[S].
[2]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GB/T19579-2012)[S].
[3] 黃光國.人情與麵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 謝德蓀.源創新[M].北京:五洲傳媒出版社,2012.
[5] 苑慶澤.基於源創新下產品線項目管理應用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16).作者簡介:苑慶澤(1968-),男,陝西鹹陽人,浙江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汽車零部件技術管理及技術研發。(責任編輯: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