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用再保險公司與AIG財務再保險案例分析(1 / 3)

通用再保險公司與AIG財務再保險案例分析

財會研究

作者:李曉豔 王秋雅

摘要:近年來,憑借相對於傳統再保險的眾多優勢,財務再保險受到許多保險公司的青睞;然而,財務再保險的濫用引發了保險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本文是對AIG與通用再保險公司濫用財務再保險引發財務醜聞的案例分析。文章主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簡述了案例的發展過程;二是分析了AIG利用財務再保險粉飾財務狀況暴露出來的問題,並由此得到一些啟示。

關鍵詞:通用再保險公司 美國國際集團 財務再保險 案例分析

2008年2月25日,通用再保險公司四名前高管及一名AIG前主管被判有罪,罪名是不正當合謀、證券欺詐、郵件欺詐以及向美國證監會偽造文件。2009年6月16日、9月15日,科隆再(CRD)的首席執行官和通用再保險公司的高級副總裁也分別被判刑。通用再保險公司與AIG之間的問題交易可以追溯至2000年底和2001年初兩筆價值總額5億美元的財務再保險安排。

財務再保險是指保險人與再保險人約定,保險人支付再保險費給再保險人,再保險人為保險人提供財務融通,並對於保險人因風險所致損失,負擔賠償責任的行為。財務再保險最初產生於美國產險市場,產險業希望從再保險人那裏獲得財務上的幫助,以減少因天災而造成的巨額虧損。自90年代開始,壽險業者發現財務再保險能解決有關風險與資本的問題,於是開始將財務再保險用於壽險業務,並將其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再保險工具。

然而,近年來國際保險市場發生了多起影響巨大的保險公司破產事件與財務醜聞。如2001年澳大利亞第二大保險公司HIH破產;2003年美國相互保險公司破產。細察前述事件,不難發現它們均涉及財務再保險產品的濫用,這使得財務再保險成為保險業研究的熱點問題。

盡管財務再保險在國內實務操作中還不多見,隨著中國平安2008年年報出爐,其通過壽險再保險安排鎖定風險減少損失的操作方式,使得財務再保險這種資本籌集方式引起了業內的關注。然而,目前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再保險監管製度中,仍然沒有對財務再保險作出相關規定,這個空白極需要彌補。

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深入分析國外典型案例,一方麵,加深對財務再保險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麵,充分挖掘其功能,合理規避其負麵影響,促進財務再保險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一、研究現狀

David Addison(2005)認為財務再保險是一種原保險人通過將自身的風險與資本約束轉移給再保險人,以管理自身的資本及現金流的再保險計劃。由文獻[5—9]可知,國外學者主要從財務再保險功能的各個角度對其進行係統的研究。

對於財務再保險案例的研究,較早的是澳大利亞HIH公司的倒閉。Marvin Pestcoe(2002)、Jeremy Cooper(2005)都在文中指出,財務再保險是HIH公司倒閉的重要原因。Joseph Kay(2005)介紹了AIG參與買賣的幾個財務再保險交易案例。之後,學者便將研究焦點聚集在AIG和Gen Re的財務醜聞。Heather M.Huburt(2005)通過對AIG與Gen Re的案例分析對完善財務再保險監管提出幾點建議。Dan R.Young(2009)在CAS的春季會議中對AIG與Gen Re的財務醜聞自交易開始到最終判決進行一係列最詳細的闡述。

我國對財務再保險的研究起步較晚。據筆者查證,最早的是彭雪梅(2002)提出,在保險實務中,財務再保險不可避免地會在我國出現,政府監管機關應製定相應的法規使財務再保險納入正常發展的軌道。

財務再保險在國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我國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2005年的第六屆中國精算年會上,德國科隆商利富士再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的指定首席代表陳永忠(Fellx Tan)做了《壽險財務再保險理論》的與會發言,中國人壽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部的田美攀就《財務再保險實務》進行了介紹。2009年的第十屆中國精算年會上,安永(中國)企業谘詢有限公司精算部高級經理徐欣欣通過案例分析對財務再保險再次進行詳細闡述。

然而,至目前為止,國內對於財務再保險的案例分析很少,在筆者看到的文獻中,隻有葛雲華、謝誌剛、王騰(2002)和韓可勝、吳軍(2005)在分析澳大利亞HIH公司破產時提出,財務再保險是HIH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的金融風暴讓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次貸危機,因而暫時遺忘了財務再保險的影響。

二 、案例的簡述

2000年10月26日,AIG集團公布第三季度業績,當季公司淨收入增加9%,但保險準備金下降5900萬美元。因此,有股東質疑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準備金,受此影響,當日AIG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下降6.6%。

2000年10月31日,格林伯格(時任Gen Re的CEO)打電話給弗格森(時任Gen Re的CEO),希望Gen Re臨時轉移一部分損失準備金給A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