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敦誠(1 / 1)

(1734-1791),姓愛新覺羅,字敬亭,號鬆堂。滿州人。敦敏弟。曾任山海關稅務、太廟獻爵等官。有《四鬆堂集》等。

【佩刀質酒歌】

秋曉,遇雪芹於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餘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餘,餘亦作此答之。

我聞賀鑒湖,不惜金龜擲酒壚。又聞阮遙集,直卸金貂作鯨吸。嗟餘本非二子狂,腰間更無黃金。秋氣釀寒風雨惡,滿園榆柳飛蒼黃。主人未出童子睡,斝乾甕澀何可當?相逢況是淳於輩,一石差可溫枯腸。身外長物亦何有?鸞刀昨夜磨秋霜。且酤滿眼作軟飽,誰睱齊鬲分低昂。元忠兩褥何妨質,孫濟縕袍須先償。我今此刀空作佩,豈是呂虔遺王祥。欲耕不能買犍犢,殺賊何能臨邊疆?未若一鬥複一鬥,令此肝肺生角芒?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琅琅。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我有古劍尚在匣,一條秋水蒼波涼。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釋義】

賀鑒湖,賀知章。

阮遙集,晉阮鹹之子阮孚。

斝(jiǎ),玉爵,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

淳於,戰國的淳於髡(kūn),酒量大,飲一石才能勉強暖肚。

滿眼,舊說蜀人以竹筒酤酒,上有穿繩之眼。

滿眼,指酒至筒眼,謂酒打得多。

軟飽,指飲酒。

齊鬲,指身體上的臍和膈。《世說新語》中記某言:好酒喝下可流到臍,壞酒隻流到膈。由此區分酒質好壞。

元忠,北魏名士李元忠,家中窮極時還卷兩床褥子去換酒。

孫濟,三國時名士,在屢欠酒錢時以身穿的綿袍償債而不罷飲。

呂虔,曹魏時徐州刺吏。

【詳解】

作者在其兄敦敏家中遇見好友曹雪芹,清晨其兄和童仆仍在沉睡,而家中酒壇空空。如何在這淒風苦雨中讓這位飲酒海量的客人暖肚呢?作者自歎沒有賀知章、阮孚那樣的豪氣,身上也沒有金玉貴重之物,於是解下腰間昨夜新磨的佩刀拿去換得酒來與客友痛飲一醉。作者認為,我這刀一不能像曹魏時徐州刺史呂虔贈王祥的刀那樣可用於上陣殺敵博取功名,二不能像漢時渤海太守龔遂勸導的那樣賣以買牛,去務農耕地安家立業,僅僅掛在腰間成一種裝飾有何用呢?還不如換酒痛飲,讓肝肺都長出棱角和鋒芒來!曹雪芹聞此大笑稱快,立即敲石擊拍高唱,說你的刀雖去了,但我匣中還有一柄劍,你鬱鬱不快時就請像唐時那位豪放的王郎一樣拔之砍地,酒酣而歌吧!

此詩寫以刀易酒,感歎滿腹才華無以施展之悲,表達自己與曹雪芹雖落魄而不自棄,沉淪而不自甘的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