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蔣玉棱(1 / 1)

(1848-1911),字公頗,號青,又號苦壺、小水雲詞人、冰紅詞人。江蘇江陰人。蔣春霖從子。在湖南、雲南為官多年。有詞集《冰紅詞》。

【八聲甘州】

辛卯秋乞假東歸,八月十日出麗正門,越五日次霑益州,醉後題壁示李仁宇太史。

強邀人、剪燭看吳鉤,西風鬢毛斑。對荒城古戍,零鉦斷角,景物闌殘。不惜貂裘換酒,健骨敵秋寒。塞下淒涼曲,醉譜烏闌。

笑拂蠻靴茸帽,任浮鷗身世,疲馬津關。賦壯遊萬裏,又唱大刀環。未輸他、五陵年少,有一枝、瘦筆寫空山。新霜裏,聞雞聲起,更上征鞍。

【釋義】

麗正門,宋元時期京師的正南門。

看吳鉤,古時常指誌士抱負難以施展時表現壓抑情誌的舉動。

鉦(zhēng),軍中所用的樂器,用於節止行軍步伐。

角,號角,軍號,用以號令駐軍。

烏闌,指烏絲闌,是在縑(jiān,細絹)帛上以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以供書寫。

環,與“還”同。

唱刀環,表示歸還,典出《漢書·李陵傳》。

瘦筆,是健筆的謙辭。

空山,指西南的關山。

【詳解】

作者應友人李仁宇太史邀請,在旅途中剪燭夜話,飲酒至醉,醉看吳鉤,豪氣迸發,感歎遲暮,仍堅毅自信。從川滇邊境東行,一路關河冷落,霜風淒緊,使人觸生悲秋意緒。但我尚有健骨可敵秋寒,不惜解裘換取一醉。我在西南邊區為官長達八年,現雖請假東歸,但腳上還是穿的少數民族的蠻靴,頭上戴的也是茸毛製成的帽子。多年像沙鷗一樣漂泊不定的生活和涉足關山的艱辛,並未削減我的誌士和才華,我仍能用手中一枝筆寫出空山的嶙峋奇貌,仍能在兩鬢斑白之年“聞雞起舞”,策馬馳向東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