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我們要知道如何得到幸福,更要知道如何保有得到的幸福。這得到與保有就是需明白適可而止——凡事不能發揮到極限、盡頭。
李密庵早已將介於兩個極端之間的有條不紊的生活,恰到好處的趣味一展無餘,說得明明白白、透透徹徹,隻需有心人拂去心中塵埃,釋去心頭枷鎖,便可得悟其真諦。在他的《半半歌》中這樣寫道: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裏乾坤寬展。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土半煙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增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王怎見。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帆半張方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隻半。”
當我們滲透這“半的哲學”時,則明白知足可平衡心理,並維持這種心理的平衡,保持寧靜之心,淡泊之念,不在物質享受上奢侈,控製己之貪欲,將精力與才智投入有益的事業與高尚的生活中去。
聰明是一種財富;雖然財富可以讓人過得舒適,但也能將一個人毀掉。真正聰明的人不會鋒芒畢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即是。對事業、家庭應有執著之心,對權勢、財富卻得知足之念,否則,樂從何來?人世間值得追求與留戀的事物太多,豈能一人獨享、一人盡享?凡事太執著、太過分,隻會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徒增其惱、徒添其煩,何苦來哉?
真正自由的生活,須得放棄執著心,摒棄貪欲,看淡、看開。“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一步海闊天空",泯除心計,跳出紛爭的競逐,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智慧,似行雲流水,如晴空朗月,於是方能‘‘滿室清風滿幾月,坐中物物見天心;一溪流水一山雲,行處時時觀妙道"。當我們擁有了禪心,知足常樂,這紛繁喧囂,令人迷亂的俗世方可為“知足者仙境”。
禪者言:“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司以長久。”
知足常樂。世之聰明人,可知足乎?
心靈溝通
知足者“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著腳?貌偕鬆共瘦,知憂喜無由上眉”;於是,知足者“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於是,知足者“閑觀撲紙繩,笑癡人自生障礙;靜睹竟巢鵲,歎傑士空逞英雄”;於是,知足者“忽睹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閑木,方信閑人是福人”。
保持寧靜之心,淡泊之念,方能知足,方能常樂。
良種玉米
有一位小夥子出差北方時帶回一些玉米良種,但他摸不透這種子是否真的能高產,便在自家的責任田裏試種了一塊。結果到收獲時,這塊地裏玉米的產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小夥子高興極了。
村民們都知道了這事,紛紛來到這位小夥子的家,要求購買他的玉米良種,可無論怎麼跟他說,小夥子就是不答應出售這玉米種子。村民們見小夥子執意不肯,隻好作罷。
第二年春天,小夥子將自家的責任田全都種上了這些玉米良種,等待著一個豐收季節的到來。
誰曾想事與願違,這一年他家的玉米不但沒有豐收,而且比過去普通玉米種子的產量還要低;小夥子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懷疑是村民們沒有得到玉米良種,暗中對他家的玉米動了手腳。
有一次,鄉裏的一個農技員到這個村,聽說了此事,並去實地看了看,然後對小夥子說:“這是良種玉米接受了附近普通玉米的花粉所致,假如大家都種上了良種玉米,就不會出現這種結果。”
小夥子這才醒悟,感歎道:幫人就是幫自己啊!
心靈溝通
對於獨占的放棄並不是損失,與別人分享或許會帶來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