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兒子終於明白了父親的苦心。
故事感悟:
習慣決定命運,如果農夫沒有想辦法改變兒子們的懶惰,而是任其發展,那麼農夫的兒子們仍然會一事無成。這個故事的結局饒有趣味,四個兒子雖然沒找到寶藏,卻獲得了比往年收成還好的葡萄,最終也懂得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擁有勤勞的雙手就等於擁有無窮的寶藏。
鐵匠教子
懶惰和貧窮永遠是丟臉的,所以每個人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對別人隱瞞財產,對自己隱瞞懶惰。
——塞繆爾·約翰遜
從前,在泰國的曼穀,住著一位老鐵匠,他精湛的手藝聞名遐邇。
老鐵匠的兒子十分好吃懶做,每次父親勸他學手藝,他總是找借口推辭。更糟的是,他還結交了一群酒肉朋友,天天泡在酒館賭場裏。
老鐵匠為了兒子的事,真是傷透了腦筋,操透了心。
一天晚上,兒子又在外麵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地推開家門。
老鐵匠生氣地說:“你看看你,這副德性!你可給我聽好了,從明天開始,你要自己賺錢養活自己。至於怎樣賺錢,隨你!隻要不偷、不搶、不違法、不昧著良心就行了。”
兒子的酒忽然醒了大半:“啊?要我自己賺錢?可我什麼活也不會幹,這哪成呢?”
老鐵匠斬釘截鐵地說:“我可不管。你要花天酒地也行,不過,我可沒那麼多閑錢供你揮霍!”
兒子脾氣也不小:“哼,這有什麼了不起的,頂多去做苦力。”
第二天一早,兒子準備出門找活幹了。但他從沒幹過正經活,賺錢談何容易?這時,母親來了,她悄悄地塞給兒子一個銅板,說:“兒子,你要是覺得太辛苦的話,就別幹了,出去找個地方過一天,晚上回來,把它交給你爹,就說是你自己掙來的。”
這正中兒子的下懷。於是,他去找朋友混了一天。晚上,他裝出一副精疲力竭的樣子回家,把銅板交給父親。
老鐵匠接過銅板,看也沒看,就把它扔進燒得正旺的爐火裏。兒子呆住了,可他並不敢說什麼,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那枚銅板落入火中……
老鐵匠冷冷地說道:“我知道,這枚銅板並不是你自己賺的。哼,早料到你沒用,卻想不到,你還這麼沒骨氣。”
兒子愣住了,父親怎麼會知道的呢?
夜裏,兒子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著父親的話和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他暗下決心,要自己去賺些錢來讓父親瞧瞧。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來,又準備出門了。母親送他到門口,說:“你父親太精明了,這回,一切都隻能靠你自己了。”
兒子堅定地說:“您放心吧。這次,我一定老老實實地幹活,賺錢回來。”
這一次,過了三天兒子才回來,而且,還帶著滿臉的倦容。
老鐵匠看著渾身像散了架似的兒子,問道:“這三天裏,你可曾賺了錢?”
“瞧,都在這兒了。”兒子像寶貝似的捧上三枚銅板。
“嗯。”老鐵匠點點頭,接了過來,又把它們投入了爐火。
“不!”兒子發瘋似的跳了起來,衝向爐子,可是已經晚了……
他絕望地衝著父親喊道:“你知道嗎?為了它們,我流了多少汗。這三天裏,我在飯店裏沒日沒夜地劈柴、挑水、洗碗;在木器店裏鋸木頭;甚至……甚至,我還去另一家鐵匠鋪幫人家打鐵。現在可好,全被你扔進了火裏!”
老鐵匠拍著兒子的肩,說道:“現在你明白賺錢有多辛苦了吧!上次,我把錢扔進火裏,你吭都不吭一聲,我就知道,那錢不是你自己賺的,否則,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哪會任人糟蹋?”
兒子明白了父親的用意。從此,他改掉了壞習慣,成為一個勤勞的手藝人。
故事感悟:
父親用把錢扔到火裏燒掉的辦法來告訴好吃懶做的兒子:人隻有對自己辛苦掙到的東西才會珍惜。不勞而獲的所得最終會被揮霍掉,流自己的汗,用自己的雙手掙來的財富才會被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