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類型、企業能力與技術創新方式關係概念模型研究
發展戰略
作者:王蘭 龍勇
摘要:文章創新性地將企業能力作為聯盟類型與技術創新戰略關係的中介變量,立足資源觀,分析不同類型的聯盟資源如何以企業能力(開發能力和探索能力)為中介影響漸進創新、突變創新選擇路徑。在以往研究基礎上,文章試圖建立聯盟類型、企業能力與技術創新方式關係的新概念模型,並揭示聯盟類型不同資源屬性以企業能力為中介影響技術創新的路徑與機理,為企業聯盟決策與技術創新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市場聯盟;技術聯盟;開發能力;探索能力;漸進創新;突變創新
聯盟與技術創新問題是戰略管理領域內的熱點,不少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研究角度進行了理論探討。諸如Volberda(1996)用交易成本理論解釋技術聯盟對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的積極效應。參與聯盟的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借助聯盟資源可化解創新風險與不確定性,因此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得以降低,從而間接增強企業在技術、產品和市場的適應能力,提高企業創新效率。Frank T.Rothaermel(2001)立足資源基礎觀,分析聯盟資源如何影響企業實現突變創新。實證結果顯示,當老企業與新創企業結成聯盟後,新創企業的技術探索能力與老企業的開發能力互補,利於老企業提高突變創新的效率。國內學者胡瓏英等人(2007)以能力理論為依據,研究技術能力對技術創新方式選擇的影響,結論顯示企業的技術能力越強,越傾向選擇自主創新,若以創新程度來衡量,技術能力與突變創新呈正相關。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者從組織間學習理論、社會成本理論等分析了戰略聯盟與技術創新的關係。總之,無論哪種理論均可得出一般性結論就是聯盟與技術創新之間具有正向且積極關係。
然而,作為聯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聯盟類型對技術創新方式選擇的作用還沒有充分討論與研究。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盡管學者們對聯盟與技術創新關係的研究取得不少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果,但存在兩處明顯不足:(1)僅分析聯盟本身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缺乏不同聯盟類型對技術創新方式選擇的影響,更未涉及市場聯盟對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分析。(2)僅關注聯盟與技術創新之間直接因果關係,忽略中間演化機理,缺乏聯盟對企業技術創新方式選擇影響路徑的完整分析框架。鑒於此,本文依從資源屬性,將現存聯盟組織分為技術聯盟與市場聯盟兩類,立足資源基礎理論,分析外源創新資源提供者—聯盟,其相異的創新資源屬性怎樣影響企業做出技術創新決策。同時將企業能力視為內生變量,運用資源觀分析它在聯盟與技術創新方式關係的中介作用與演化趨勢。可以預見,本文對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拓展與細化將對此領域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有助於人們更深刻理解戰略聯盟與技術創新績效的關係。
一、 聯盟類型與企業能力的關係
戰略聯盟是企業通過自發構建夥伴關係並協同進行生產經營或技術創新的組織行為。它們受各種動機或目標推動而產生,組織形態上表現為橫向或縱向結合等各種形式(Sampson,2007)。本文借鑒Doz和Hamel(1998)的研究結果,基於企業參與意圖將聯盟類型劃分為技術聯盟和市場聯盟[4]。技術聯盟是指企業之間以技術資源共享為平台建立相互依存性的戰略合作關係,依托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內部生產結構優化以此實現企業快速成長。企業參與技術聯盟的首要目的就是獲取聯盟成員的技術和知識資源,並將其與自身相整合,以彌補企業“戰略缺口”。市場聯盟是企業相互交易關係中建立以市場資源共享的一種戰略組織,意圖在於提高企業在市場營銷的效率和市場份額控製能力。市場聯盟重點關注企業之間營銷網絡,多見於汽車、食品、服務業等產業領域,是快速搶占市場的有效手段。聯盟成員之間共享互補資源之外,還幫助企業較快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降低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從資源角度來講,技術聯盟主要為企業提供技術資源,包括技術訣竅、生產技能、專利、技術人員等。市場聯盟在於為成員提供共享的市場資源,如營銷網絡、營銷技巧、銷售人員等。
企業能力是企業配置、整合內外資源,高效組織產品創新、生產、營銷等各種經營行為的能力。依據組織學習理論將其劃分為兩個維度即開發能力和探索能力(March,1991)。開發是組織運用現有的知識存量和集中在現有技術軌道去提升他們的能力,通過知識的精煉和路徑化去產生經驗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憑借開發能力,企業對已有知識存量進行複製、提煉,並沿襲傳統慣例營造出組織的穩定,其目的在於更高的生產效率和創新活動的有效性。探索則涉及新組織路徑的搜尋,以及技術、商業、路徑和產品的新的運作方式,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活動,具有變異、實驗、複雜、風險承擔和創新等特性。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探索能力是指企業創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和新工藝流程等創新活動的能力。開發能力和探索能力是企業組織中兩個重要的但又差異極大的能力,它們對組織經營績效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資源觀模式”清楚說明,異質資源形成企業獨特的能力與競爭優勢,為此企業為了應對變化頻繁的外部環境,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對現有資源進行開發或者積極探索以發現新資源,以不同資源促進不同能力的提升。開發能力與探索能力的提升與市場資源、技術資源有著密切的關係。當企業組成聯盟時,開發能力是合作夥伴之間由於共享資源最易提升的一種能力。由於與供應商或合作夥伴關係密切的知識主要是市場信息、銷售網絡等,當企業與他們結成來聯盟,市場信息與銷售網絡的知識會迅速擴張。Swaminathan等人(2009)指出,充分掌握市場全新動向有利於企業提煉現有資源的功能。如果企業能深入了解市場條件與顧客的相關信息,必定能更好地利用現有的資源。企業若是缺乏對市場和客戶的深入了解,很難高效率的開發現有的資源。所以本文認為,開發能力提升的動力來自市場資源。對於探索能力而言,企業探索活動是一個有機的、混亂的過程,伴隨著鬆散式、路徑破壞式技術演進行為。其目的在於追求新興的市場與技術。因此,探索能力應該源自企業所掌握的技術訣竅,是一種善於將以前未涉及的新市場資本化的能力。盡管在提煉現有知識與能力以麵對競爭激烈的外部環境過程中,市場資源是主要推動力,但是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優勢仍需進行技術創新以提供全新的產品、服務等,超越的技術能力與功能齊全的生產係統則是這一目的實現的基石。即技術資源是企業實現產品根本性創新,是技術軌道破環性演進的基礎。由此本文認為技術資源是探索能力提升的動力源。盡管開發能力與探索能力的動力源不同,但不能認為,開發能力與技術資源、探索能力與市場資源就互不相關。比如,依靠全新技術生產的產品需要企業原有的市場網絡實現市場價值,原有產品在新技術的影響下逐漸改善屬性,提升產品功能。同樣一旦新技術路徑成熟,必然麵臨市場化的挑戰。即便如此本文依據資源與能力的研究成果認為,市場資源對開發能力的影響力超過技術資源,同時技術資源對探索能力的影響力超過市場資源。由此提出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