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常態下我國普惠金融體係的構建與路徑選擇(3 / 3)

(3)商業銀行要提高信貸管理水平。作為普惠金融體係中的主要參與主體,商業銀行必須要提高自身的信貸技術和管理水平,才能充分運用政府提供的各項優惠和信息。一是要嚴格執行貸款的“三查”製度,通過貸前調查和審查收集真實的行業、企業的收益率等信息,有效篩選符合借款條件的貸款人。通過貸後檢查,督促借款人嚴格履行合同約定,防止挪用到高風險項目。二是建立新型銀企關係。新型銀行與企業關係,就是為了根本上解決兩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情況,能夠捋順市場關係,保證信用管理關係能夠順利建立。在與客戶的長期交往中,新型銀企關係能夠減少了信息的成本,同時能相對容易地識別信用風險。因此,建立新型銀企關係是實現普惠金融體係建設重要環節。

(4)建立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製度。本文的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向農民、中低收入階層和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並形成商業可持續的模式。但服務對象仍舊是上述群體中符合信貸條件的客戶,要滿足全部人群的信貸需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今後我國要逐步建立穩定的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律製度環境、規範的競爭性運轉製度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協調有序的市場環境,建構普惠金融法律框架,包過寬鬆的金融市場準入製度和政府對其審慎監管製度。另外,應該建立以資金護持為主的正向激勵機製,建立適合普惠金融體係發展的法規和監管準則。

參考文獻:

[1] 陳思.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國農村金融排斥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學位論文,2013.

[2] 焦瑾璞,陳瑾.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係[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3] 李蓉,伍瑞凡.不對稱信息下信貸市場的兩種博弈模型分析[J].經濟管理,2005,(1).

[4] 毛錦,肖泉,蔡淑琴.基於信息不對稱的銀行貨款合約分析與設計[J].金融研究,2006,(10).

[5] 饒衛,閔宗陶,魏修建.農村小額信貸中的外部性效應分析[J].經濟問題,2011,(9).

[6] 王曙光,王丹莉,王東賓,等.普惠金融—中國農村金融重建中的製度創新和法律框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7] 謝玉梅.陽光銀行小額信貸模式:基於外部性理論的分析[J].財經論叢,2008,(6).

[8] 尹慧君,闞景陽.基於普惠金融視角的現代農村製度建設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0,(17).

[9] 張曉燕,陳宗義,丁淑娟,等.普惠金融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實現經濟強國的貨幣政策與財富創造研究”(項目號:11BJL005)

作者簡介:羅喻(1988-),女,布依族,貴州省貴陽市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羅天勇(1962-),男,布依族,貴州省關嶺市人,經濟學博士,貴州財經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理論;曹雲祥(通訊作者)(1985-),男,漢族,江西省九江市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與國際金融。

收稿日期:201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