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輻射到底有多可怕(上)(3 / 3)

4分鍾後,消防隊趕到現場,接好水槍,但沒有輻射測量儀,實際上他們從未學過怎樣在放射性環境中滅火,盡管這個消防站是隸屬核電站的。普拉維克和沙弗雷捷首先鑽進4號反應堆渦輪機車間查看火情,四周一片狼藉,牆壁仍在顫抖,對講機根本沒法工作。沙弗雷捷找到一個電話,想問問電站調度員怎麼回事,完全是徒勞。找了15分鍾,沙弗雷捷隻看到渦輪機車間的瀝青屋頂好像要燃燒,就跑出去和4名戰士一起順著外麵的樓梯向屋頂爬去。屋頂的瀝青發燙,幾乎要粘住戰士們的靴子。

當沙弗雷捷下來拿另一個水槍時,看到已經完全喝醉了的消防處長列昂尼德·特尼亞尼科夫少校。少校命令他們在屋頂警戒,結果他們在屋頂等了好幾個小時,四周落滿了反應堆炸出來的石墨,後來才知道它們的後果。事後處長因爆炸後頭1小時的“高超指揮”獲得蘇聯英雄金星勳章,後來又被提升為少將。

清晨6點,沙弗雷捷從屋頂下來,第一次感到極度虛弱,點著的煙都像糖一樣甜。到29日第一次查血後,他才住進當地醫院,後來在基輔的腫瘤研究所接受了骨髓移植。沙弗雷捷得知自己受到的輻射劑量為600R(倫琴),1990年和一批消防員及孩子到以色列檢查的時候,他被確診為3度輻射病。

安納托利·庫什寧是基輔軍區空軍駐基輔防化部隊指揮官,1968年參軍,上校,事發後在切爾諾貝利工作到5月22日,後來曾任烏克蘭防生化部隊指揮官。

4月26日早上值班時,庫什寧就得知了事故,軍區防化部隊司令部告訴他:輻射相當嚴重,但還沒有準確數據。上午11∶30,庫什寧就和軍區空軍司令尼古拉·安托什金少將驅車前往現場,次日淩晨2∶30就看到了核電站上方的一團紅光。

當時一共向切爾諾貝利派出了80架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庫什寧負責空軍人員的輻射安全。他要求直升機飛行員在艙內地板上鋪上石墨墊,並在中途的一個廢棄軍用機場為直升機和飛行員建立了洗消站。

從反應堆上空返回的直升機都用特製的溶液清洗,飛行員也要洗澡,換上新製服和靴子。直升機的發動機無法化學洗消,事後就和一些直升機一起被永久留在30km禁區內。

直升機上的輻射測量儀記錄下了高達每小時500R(倫琴)的輻射,事故頭一天機上的測量儀甚至超出了測量範圍,因而飛行員必須不斷地輪換,後來他們都被送進莫斯科的軍醫院。與輻射劑量有關的一切都是絕密。

畢業於防化兵學院的庫什寧知道:防化服和麵具隻能防止吸入過量放射性塵埃,防不了放射性同位素,他的辦法是不停地抽煙,煙粒子能吸附一些進入肺裏的碘同位素,再一起被呼出來。結果他隻受到13OR(倫琴)的輻射,第一次查血的結果醫生都不敢相信,當然後來他還是稱不上健康,經常頭痛。

瓦列裏·斯塔羅杜莫夫是輻射安全高級工程師,6月6日抵達切爾諾貝利,他的洗消工作小組被稱為“屋頂的貓”,從事過最危險的工作,曾任烏克蘭放射性廢料管理部部長和政府核能利用委員會副主任。

一開始,斯塔羅杜莫夫的任務是翻譯兩台德國造的機器人的說明書,它們用於清洗4號反應堆的屋頂,然後他參加了有32名核專家組成的“屋頂的貓”小組。這個小組成員主要來自軍方,首要任務是檢查核電站建築的牢固性,評估輻射劑量,甚至研究過從反應堆中拆除核燃料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屋頂當然在4號反應堆。8月30日,斯塔羅杜莫夫和同事們爬上屋頂,用手將被爆炸拋出的核燃料組件殘片重新扔回反應堆裏。一天之內,他們每個人都受到了30~35R(倫琴)的輻射,但人口處的整體輻射水平得以從每小時1600R(倫琴)降到800R(倫琴)。

陸軍防化部隊緊接著從屋頂進人了反應堆廢墟,他們很多人受到高劑量的輻射。

斯塔羅杜莫夫受了300R(倫琴)輻射,食道和腸內發現有3處輻射物,不過住院4個月後居然沒有太大問題。

四、關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1、因事故所受輻射的人數除了4月26日在反應堆場內人員和應急人員以外,大多數恢複工作人員和受汙染區內居民整個身體接受的輻射劑量與本底輻射級別相比要低,而且比世界其他各地受到高自然本底輻射的居民接受的輻射劑量也要低。

生活在汙染區內的500萬居民中的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暴露輻射在公眾建議承受劑量限製之內,但是仍然有10萬居民所受輻射比限製範圍高。在這些地區繼續實施挽救措施,並且應用一些挽救農業的對策。

雖然進一步減少輻射暴露程度的進度減緩,但是因事故造成的暴露已成為過去了。

2、已經發生的疾病或將來可能發生的疾病居民如果吃了事故發生後幾天內受放射性碘汙染的食品,那麼甲狀腺接受的輻射劑量相對來說較高。特別是一些兒童,喝的牛奶是從吃了汙染的草的牛身上擠下來的。碘聚集於甲狀腺,這也是兒童中甲狀腺癌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最近的研究表明,應急人員中自m病的發病率稍有上升,但是受汙染地區的兒童和成年居民中該疾病的發病率卻沒有升高。據發現,實體癌症和循環係統疾病稍有增多,但是有待進一步證實是不是因為其他因素,如吸煙、飲酒、壓力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帶來的某些間接影響。

3、對環境的影響過去20年來,人們就切爾諾貝利事件對生態體係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監控。放射性核素的釋放持續了10天,歐洲20多萬km2被汙染。沉澱程度根據汙染氣團經過時是否下雨而定。

大多數鍶和鈈同位素沉澱在受損反應堆100km範圍內。事故發生後最讓人們擔心的放射性碘由於半衰期較短,現在已經衰變。鍶和銫半衰期有30年,所以還沒有衰變,將來幾十年仍將為人們所擔心。雖然鈈同位素和镅241會存在幾千年,但是他們對人類的影響微弱。

4、城市汙染的範圍敞開的表麵,如公路、草坪和屋頂的汙染最嚴重。離切爾諾貝利最近的城市的居民因為撤離迅速,減少了對放射性物質的潛在暴露。

風、雨和人類活動減少了表麵汙染,但是導致了下水道係統的二級汙染。安置區上空的空氣輻射已恢複到本底級別,但是仍然比未受影響地區的級別高。

5、農業汙染的程度風化、物理衰變、放射性核素滲入土壤,以及生物利用度減少都導致轉移到動植物的放射性核素大幅度減少。放射性碘從被草迅速吸收,轉移到吃過這些草的動物再轉移到動物奶水中,這個問題是人們已開始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在蘇聯和歐洲南部的某些地區都可以見到牛奶中輻射層級上升的情況。但是由於核素的半衰期很短,所以這種擔心很快就減少了。現在以及更遠的將來,牛奶、肉及一些植物食品中含有的放射性銫仍然是造成人體內輻射的最令人擔心的原因,但是除了少數地區,放射性銫的濃度已經降至安全級別以下。

6、森林汙染的程度事故之後,森林和山區的動植物吸收了很高程度的放射性銫,蘑菇、漿果和獵物中的輻射層級一直很高。

因為來自農業產品的輻射暴露減少,來自森林產品的輻射暴露相對提高,隻有當放射性物質滲入土壤慢慢衰變後,這種輻射暴露才會減少。在北極區和亞北極區地區,可以看到放射性銫從苔蘚轉移到馴鹿肉再轉移到了人類身上,芬蘭、挪威、俄羅斯和瑞典的馴鹿肉汙染程度較高。相關政府對打獵進行了一些限製,包括當動物的肉汙染程度較低時定為狩獵季節。

7、水體汙染情況歐洲大部分地區表麵水體的汙染因為釋稀、物理衰變,以及水底沉澱物和土壤吸收放射性核素而迅速減少。但是,由於水棲食物鏈中的生物體內積累,遠在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湖中的魚身體中發現放射性銫積聚增多。同等程度的放射性鍶積聚於魚骨而非魚肉中,但是這對人類的影響並不大。現在魚和水的放射層級都比較低,除了某些地區的湖是“封閉的”,沒有水流動。在這些湖中,幾十年來魚的放射性銫一直很高,因此限製打漁的規定應保持不變。

8、采取對策以保護環境早期最有效的農業對策是不準動物吃受汙染的草和監控牛奶的輻射級別。治理種植飼料作物的土地,潔淨飼養及使用銫黏結劑(防止放射性鍶從飼料轉移到牛奶)等辦法使得汙染大幅度減少,農業得以繼續發展,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困難治理力度變小,導致動植物產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增多。3個國家的有些耕地在采取補救措施前一直不能使用。

在受影響國家和斯堪的維納亞森林中,采取了很多減少人體輻射暴露的措施,包括:限製進入林區,限製收獲糧食產品比如獵物、漿果和蘑菇,禁止搜集柴火,同時變動狩獵季節以免人們吃到在某些季節中放射性銫較高的獵物。但在有些地方人們的收入很低,所以容易忽視這些限製性規定。

9、輻射對動植物造成的影響20~30km範圍高輻射暴露區域內,已經發現針葉植物、土壤無脊椎動物及哺乳動物的死亡率上升,動植物的再生能力受損。在這一範圍外,沒有有關急性輻射引發的影響的報告。隨著輻射層級下降,生物、人口在不斷恢複,但是動植物的肉體細胞和微生物細胞中都能發現輻射導致的基因變化。禁止在隔離區內從事工農業活動使得動植物數目增多,而且有悖常理的是,隔離區成了“一個獨特的生物多樣化避難所”。

10、經濟成本因為事故發生時的政策以及蘇聯解體後引起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動蕩等因素,現在很難計算出確切的成本有多少。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種估計表明,20年來所花成本不下幾千個億,包括恢複減災、安置民眾,為受影響人群提供社保和醫療、環境研究、衛生和潔淨食品生產、輻射監控等直接支出成本,以及禁止使用農地、森林和關閉農業工業設施造成的問接成本,還有其他額外成本,如取消白俄羅斯的核電項目,以及切爾諾貝利事故造成的能源損失。以上成本給3個國家的預算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11、當地經濟主要受到的影響農業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7843.2km2土地無法從事生產。

6942km2森林停止木材生產。補救措施使得“潔淨食品”生產在很多地方成為可能,但是肥料、添加劑和特殊培植方法的采用導致成本上升。即使農業生產是安全的,切爾諾貝利帶來的名聲問題造成銷售困難,這也導致收入減少、生產減少及一些設施關閉。因為蘇聯解體帶來的混亂、經濟蕭條及新的市場機製,這一地區的經濟受創,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失業和貧困人口增多。所有的農業領域,不管有沒有受到輻射的影響,都被證明是不堪一擊的。

貧困在受影響地區尤為嚴重。農業工人的工資較低,而農業之外的就業渠道有限。許多技術工人和受過教育的工人,尤其是年輕人離開了這一地區。而且商業環境不鼓勵創辦企業,私人投資少。

12、切爾諾貝利事故對當地人們造成的影響35萬多人已經遷出了汙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11.6萬人在事故發生後就立即撤出了。雖然說很多人獲得了補償,得到免費的房子,選擇了安置地點,但是這種經曆是痛苦的。而且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他們認為在社會上沒有一一席之地。調查表明,事故發生後留在原地或是重回家園的人們比重新安置的人們境況要好。安置村莊和原有居民的衝突導致新搬來的居民感到被排斥。受影響地區的人口結構被扭曲,因為很多有技術、受過教育和有創業精神的工人,尤其是年輕人離開了這一地區,剩下的人年齡較大,而且很多人沒有恢複經濟所需要的技術。

人口年齡較大意味著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這讓人們更加認為這些地方是不適合生存的危險地帶。即使給予的工資很高,學校、醫院和其他基本的公共服務機構仍缺乏合格的專家。

13、對個人的影響據論壇有關健康的報告表明:“切爾諾貝利對精神健康造成的影響是事故發生後迄今為止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受影響地區的人們對自身的健康和生活作出負麵的評估,而且誇大輻射暴露對健康的威脅,認為自己的壽命在減少,對輻射影響身體的擔心絲毫未減甚至在增多。

蘇聯地區人口平均壽命在減少是由心血管疾病、受傷和中毒造成的,而並非由輻射相關疾病造成。

14、政府采取的應對措施在蘇聯時期實施的安置和恢複項目自1991年後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項目的資金來源減少,很多項目沒有完成或者被取消了,許多承諾的救濟福利不能到位。福利發放給各種“切爾諾貝利受害者”,現在人數已經增加到了700萬,這些人現在可以領到或者說具有資格領到養老金、特殊補貼、衛生福利,包括免費假期和保證補貼。切爾諾貝利福利會使得其他公共開支領域資金匱乏,但是減少福利發放或是隻發給高危人群會不受人們歡迎的,而且會帶來政治問題。

鑒於過去20年中輻射程度顯著減少,有關政府有必要對汙染區進行重新劃分。許多以前被認為是危險的地區現在實際上是已經適合安全居住和耕作。

報告確認有必要加強重點,精簡項目,把目標對準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報告還指出資源分配很有可能麵臨“既得利益者的強烈抵製”。

有一種建議就是“買斷”獲得福利的權利,以便為小企業提供一次性的啟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