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輻射到底有多可怕(下)(3 / 3)

.近幾年,格魯吉亞已發現許多無人照管的放射源。1997年10月,在第比利斯附近的利洛中心進行培訓的一批邊防哨兵得病,並出現輻射引起的皮膚病症狀,11名軍人被送往法國和德國的專門醫院。受到照射的原因是廢棄在曾由蘇聯控製的舊兵營中的幾個具有各種活度的銫—137和鑽—60源。1998年7月,有3個活度分別為50GBq、3.3GBq和0.17GBq的廢棄源在第比利斯以西約300km的馬特浩吉村被發現。同時,另一個蘇聯軍事基地(靠近庫采西)發現有一個被鐳_226汙染的區域。在波季市(靠近黑海)的另一個軍事基地也發現兩個埋在沙地中的放射源。1998年10月,在格魯吉亞西部的海希發現另外兩個大功率源。1999年6月21日,一個埋在靠近第比利斯植物園的一條公路下麵活度約為37GBq的鈷—60源被發現。1999年7月5日,在靠近第比利斯的魯斯達維發現兩個銫—137源。

第四節核電站汙染

核電站不產生空氣汙染物,但也有汙染問題:慢性輻照,即反應堆正常運轉時的低水平輻照;放射性廢物的汙染。核反應堆的一些事故的發生,如冷卻係統失靈、堆芯熔融,都會造成放射性物質外溢。

世界上已經多次發生核泄漏事故。

坐落在美國紐約州東納汪達鎮一所小學旁邊的荒廢工廠,廠內到處堆放著生滿鐵鏽的垃圾桶,以及舉目可見的“危險”標示。《中國時報》報道,這是超級強國競相製造原子彈時期所留下來的一處布滿輻射線的遺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座工廠是秘密製造鈾之所在,為史上有名的“曼哈頓計旬”,處理從科羅拉多州及剛果運來的礦物原料。現在,廠內卻藏匿著一堆亂七八糟遭過汙染的東西——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留下的低含量核廢料。

原本應該負責處理這些廢料的是美國國內規模最大,也最具活力的公共工程單位——陸軍工兵團。1997年9月,美國國會在經過一番幕後政治運作之後,決定將處理位於東納汪達鎮及其他幾處類似廠區的輻射線清除工程計劃由美國能源部轉發給陸軍工兵團。而為了急著獲得這項一年經費達1.4億美元的工程,工兵團方麵一直堅稱,由該單位來承包這項工作“是再自然不過”。

不過,就位於市郊的東納汪達鎮而言,工兵團卻把環境及政治問題都搞得一團糟。《華盛頓郵報》最近報道,該單位為清除東納汪達廠廢料所訂的一項2800萬美元計劃,所容許的輻射線鈾含量的水準竟然達到史上任何其他類似清除計劃所容許的6倍,甚至可能還更多。紐約州及美聯邦核能管理當局都表示,他們從未看過如此薄弱的提案。

美國“環境保護署”已就最早在東納汪達鎮進行的一項核廢料處理工作展開刑事調查,要查明由工兵團所雇用的承包商是否在處理廢料過程當中出了差錯。

《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政府答應要“糾正過去所犯的錯誤”,向當年因生產核武器而遭受核輻射的60多萬名工人賠償4億美元。

該報稱,政府已擬出一份賠償計劃草案,規定向因核輻射而患癌症的工人賠償10萬美元,而成千上萬的其他工人也可提出賠償申請。

草案還規定,即便醫療記錄遺失或毀損,也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

能源部部長理查森確認了由美國國民經濟司起草的這份草案的細節。

據知情者透露,在最初的5年內計劃賠償額高達4億美元。據悉,在過去50年內,美國為生產7萬件核武器而在全國16個大型工廠及幾十個小型工廠雇傭了60多萬名男女工人。工人們在最近幾次聽證會上作證稱,他們長時間暴露在核輻射和有毒化學物質的環境中。美國政府於2007年1月首次承認有這一現象存在,受害的工人比常人更容易患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