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關注健康,與輻射說再見(上)(1 / 3)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科技時代,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電腦及網絡係統,有線、無線通信係統,家用電器,醫療設備等產品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電腦及網絡的發展讓我們和全世界的溝通麵對麵,使我們的資料來源遍布全世界;有線、無線通信讓我們之間的距離縮減為零;家用電器(如電視機、收音機、冰箱、微波爐、電磁爐等)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新技術的醫療設備(如X光、核磁共振等)也為醫生的準確診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前麵也已經提到過,上述電子產品在給人們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煩惱和憂慮,那就是電磁輻射問題的日益嚴重。

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對生物產生副作用。電磁波輻射已經成為第四大環境汙染源,因此,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針對不同的輻射環境采取相應防範措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有效保護公眾的健康和安全,創造良好的輻射環境。

(1)微波輻射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隻要了解不同微波輻射環境的特點,科學地應用,就能使它創造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加強手機電磁輻射的防護,在手機接通瞬間有意識地等一下再接聽,以減少手機上網發射瞬間所產生的高強度電離輻射;“長話短說”盡量減少通話時間,以減少暴露時間;在不影響通話的前提下,盡量“拉開”手機與頭部、耳部的距離。

另外,兒童、老年人和孕婦盡量避免使用。

(2)在建造房屋和進行室內裝飾時,選用活度低的建築裝飾材料和采用適宜的牆體材料,降低氡析出率,就能有效地減少室內附加內照射劑量,加強通風安全,在新產品開發利用時必須進行衛生學評價,將室內環境輻射劑量合理地降低到可以控製的最低水平。

(3)我國從事放射工作人員約有20萬人,為使放射醫療設備的防護達到國家標準及法規要求,避免從事放射工作人員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國家製定了一係列放射性安全和防護標準,對規範從事放射工作人員的管理、保障其健康和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按照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從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標準。要加大防護力度,改善防護設備,使經過改進的各個放射工作位置的防護水平達到放射防護標準、法規的要求,並確保患者、公眾、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和環境安全。

(4)輻射環境汙染不但給公眾帶來可怕的疾病,同時也會對公眾的心理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健康問題。深入開展輻射環境心理學效應與對策研究,從保護公眾健康的角度出發,強化環境對公眾心理影響的法律地位。加強有關輻射環境、輻射危害和防護基礎知識的宣傳和培訓,認識和了解輻射應用的正當性原則,進一步降低公眾的心理負荷。

(5)對於如何防止和減少室內電磁輻射汙染,通過查詢有關資料,建議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重視電磁輻射可能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多了解有關電磁輻射方麵的常識,學會自我防範措施,加強安全防範。對配有應用手冊的電器,應嚴格按指示規範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離。第二,注意室內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的設置。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於集中,避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強度的輻射之中。

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裏。第三,注意使用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的時間。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同時啟用。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第四,注意人體與電腦等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的距離。使用各種電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與電器越遠,受到的電磁波侵害越小。如人與彩電的距離應在4~5m,與日光燈管的距離應在2~3m,微波爐開啟後至少要離開1m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第五,如果住房臨近高壓線、變電站、電台、電視台、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一定要請專家進行電磁輻射檢測,如果經過檢測發現超過國家規定標準,要及時采取措施。

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現代辦公室綜合征,特別是“高科技病”漸漸成為現代職業病的一大內容。一些人進入現代化辦公室時,就會感到胸悶頭疼,越到下午,就越感到頭疼得厲害。而滿室的電腦、複印機都在不停地工作,正是它們產生的廢氣引起人頭疼。以下這些病狀都是現代職業病的基本症狀:莫名其妙地煩惱,渾身不舒服,做事打不起精神來,耳嗚、腦子嗡嗡作響、眼睛酸累、思維遲鈍,愛鑽牛角尖等。

對於這些病狀,現在還沒有使用藥物治療,主要靠輔助治療。專家建議接觸高科技產品的人,最好每隔30分鍾就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調節神經。

近年來,安全文化已逐漸為人們所熟悉,它倡導安全文化素養,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由於電離輻射技術的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與公眾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不同的輻射環境對公眾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相應的影響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輻射環境保護是整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輻射安全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人類生存環境,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源泉和保障。

第一節輻射影響著你的健康

一、輻射與健康有些調查報告指出:經常接觸電磁輻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溫作用,則他們體內發生乳腺癌變的危險就更大;長期擔任電氣工程師的人,若再經常接觸汽油、農藥或殺蟲劑,則他們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險就增大。

不少調查報告還指出,從事“電氣職業”者、兒童及不適當使用家庭電器者(常玩視頻遊戲的兒童,常使用電熱毯和其他電加熱器的婦女、兒童等)受低頻磁場損害的危險較大。一些國家對懷孕的婦女還有這樣的規定:嬰兒未出生前3~6個月內不能上微機。

低頻磁場輻射的強度和累積量都會影響致病的概率。並且,有些人是在潛伏期長達10~15年以後才發病的。國際衛生標準中規定,可以容許的磁感應強度上限為100μT。電磁輻射就像太陽和紫外線的關係一樣,你要享受陽光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紫外線的輻射。電磁輻射看不見、摸不著,是難以感知的,因此其危害就顯得尤為隱秘。從電子鬧鍾、吹風機、微波爐、電熨鬥,到計算機、傳真機、電話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電磁的“撫慰”。走出門外,電力線、各種電機設備又使我們十分容易地處於電磁場中。21世紀電磁環境惡化已成定局。

微波爐、微波治療儀等是利用輻射能的熱效應原理,發熱過高和長時問接受輻射都會對人體產生破壞,低頻電磁輻射的熱效應不明顯。

非熱效應對腦細胞產生影響,使大腦皮質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受到抑製,長時問的暴露可能引起神經係統機能紊亂。

實驗顯示電磁場能使正常人的睡眠時間平均縮短20分鍾。美國弗雷保心血管醫學教授布斯一次研究結果表明:移動電話輻射使受試者的舒張壓增高10~20mmHg。斯坦福大學和北卡羅米州綜合實驗係統公司研究了4種移動電話。輻射對多種動物細胞有影響,結果表明,輻射可使動物的染色體受損,對DNA遺傳因子產生影響,將導致細胞癌變。

雛雞、貓的大腦皮質,在低頻調製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照射下,會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進行信息傳遞、免疫係統工作和細胞繁殖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實驗還發現低頻電磁波會使動物鬆果體的褪黑色激素的分泌量發生變化,這種激素對腫瘤細胞有抑製作用,褪黑激素減少時可以致使組織分子發生改變,導致退行性疾病發病。

刺激作用:當電磁波100kHz以下時,對人體的刺激作用有兩方麵。一是人體接觸到暴露於電磁場下的非金屬體時會受到電擊,頻率越低,電擊程度越大;二是體內產生感應電流,當感應電流大於機體電流(腦點和心點等)時,就會引起神經係統、視覺係統細胞的興奮,頻率越低,興奮程度越大。輕微刺激作用使人產生麻酥酥的感覺,刺激作用加大,會引起肌肉收縮,繼而發生疼痛,心髒和呼吸器官興奮,嚴重時會出現心室細微顫動,心肌持續收縮,最後導致心髒停止跳動而死亡。

同時,輻射與人的眼睛也有密切的關係。

晶狀體對電磁波尤為敏感,損傷出現早而且明顯。主要表現為品狀體前囊和後囊水腫、凝聚,輕者出現局部性混濁,重者全晶狀體混濁,並見前囊上皮細胞和赤道部細胞變性壞死。動物實驗表明,大功率電磁波照射後1個月晶狀體即見發生上述病變,6個月後增多、加重,1年時全部發生。角膜的病變較晶狀體輕,主要是上皮變薄、細胞變性和壞死,並見糜爛或潰瘍發生。基質也常見解離現象。視網膜病變最輕,主要是色素紊亂,顆粒層細胞和視杆細胞、視錐細胞變性,病變不僅限於黃斑部,波及範圍一般較大。

輻射對消化腺的影響比消化道明顯,主要是肝功能異常,轉氨酶活力升高,肝細胞退行性病變,超微結構病變更為明顯,嚴重時發生細胞凋亡、脂肪變性,偶有小灶狀肝細胞壞死,晚後期有腫瘤發生。

胰腺於後期常見萎縮,酶原顆粒減少,並可見胰島細胞變性、壞死。

唾液腺(如頜下腺等)退行性病變。食道、胃、小腸、大腸等消化道偶見黏膜低平、腺窩細胞核分裂減少。泌尿係統中,腎髒較為敏感,主要是累及腎小管,表現為重吸收功能下降,近曲和遠曲小管上皮變性壞死,腎小球細胞偶有變性,尿素氮水平升高。

另外,輻射對基因也有很大的損傷。

1996年4月,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工學中心的H.拉伊和N.P.辛兩位博士提交的實驗報告中指出了這樣一個現象:“集中的微波輻射增加老鼠腦細胞基因損傷。”

這個實驗使用的微波是手機產生的所謂“微弱的微波”,強度分別為1MW/cm2和2Mw/em2,2450MHz脈衝波。老鼠體內的微波吸收量各是0.6W/kg和1.2w/kg。集中照射時間是2小時。

照射以後立即解剖觀察的基因並沒有發現明顯的損傷,但是,在照射後隔了4小時進行解剖的老鼠卻明顯地發現了腦基因被切斷的現象。這個實驗反複進行了很多次,同樣的頻率、同樣的強度,老鼠腦基因出現同樣的結果——損傷程度大約在60%。

這部分基因破壞可能引起的後果包括:致癌性、細胞壞死、細胞劣化……研究人員指出,這個實驗意味著即使是像手機電話這樣微弱的微波輻射,也完全有可能導致腦腫瘤、腦細胞壞死或者細胞劣化。

實驗論文中說:至於微波是如何破壞基因的,目前尚未查明。但是媒體和科學家都認為,毫無疑問,老鼠的腦細胞“吸收”了微波的能量,被“進行了烹調”。

除此以外,世界各地還有許多類似的實驗報告,例如“由於微波照射染色體異常增加”、“染色體DNA受到損傷”、“從老鼠的腦和睾丸的基因片斷發現基因大小出現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