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進療養護理服務模式的做法和體會(2 / 2)

1.3 審視服務流程,提高管理的科學性

1.3.1 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舊有的護理管理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從崗位安排至護工工作規範均與“以療養員為核心”理念不符。管理需要“以人為本”作為開展原則,不僅需考慮療養員需求,還應考慮護理人員需求,簡化行政工作流程,如簡化入院辦理流程,減輕護理人員負擔。管理工作不能行政化,管理者應轉變管理意識,不獨斷專行,積極聽取其它人的意見與建議,群策群力,提高療養院工作人員的凝聚力,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管理者應擺正心態、位置,以服務者的觀點積極解決護理人員個人、工作問題,促後者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與高昂的工作狀態。

1.3.2 提高管理效用

舊有的療養院管理模式充滿人治特征,管理人員對基礎護理工作了解不夠,強製性命令較多,幹擾正常的護理工作,應積極將有關具體護理活動的管理權利下放至各科室護士長。管理人員應深入各個基礎崗位,對整個療養護理工作擁有全麵的了解,開展管理工作應適應療養員的特殊性、療養期、基礎護理,適應護理人員的能力[3]。

管理缺乏係統規劃,點對點式管理普遍存在,管理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個別護理人員工作量較大;排班、輪班製度不科學,連續性差,不足以應對突發狀況。管理人員應結合大眾意見,療養院需要,提高管理的係統性,特別是護理人員資源的調配應體現實時性,促各司其職[4]。

2 體會

改變應強調意識改變,“人”是最有潛力的資源,管理、護理均由人來完成,“以人文本”的護理理念也屬於意識範疇,因此改進活動應強調意識改進,通過各種活動、經驗交流會議、標識等不斷強化改進工作對工作人員意識幹預作用。

改進應確立製度保障,療養院具有明顯的人治化特征,嚴重阻礙了改進工作的深入,使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約束,管理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嚴重依賴於管理者。人治化的管理不能保障改進工作的持續性,若不確立製度保障,再科學、細致的改進方法也無法發揮應用的效用。

參考文獻

[1]吳永紅,李瑤,張晶晶等.轉變療養模式 提高療養質量[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9):791-792.

[2]許維娜,駱宏.2006—2010年國內療養模式研究的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03):203-204.

[3]劉兆強,李博,孫博.療養院建立新型療養模式的探討.2011,20(6):489-490.

[4]譚春紅.療養院護理危機產生的因素及其管理對策[J].2008,16(11):42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