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醫院職業病的危機因素及預防對策
醫苑縱橫
作者:楊帆
【摘 要】探討職業病的危機因素及預防對策。促進職業病醫院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探討相關的防範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 障,達到減少醫務人員職業病發生的目的。
【關鍵詞】危機 調查;職業病;醫院;因素
隨著社會人群乙肝的高發和結核病、艾滋病、梅毒等發病率的快速上升,醫務人員正麵臨著極大的危險性,職業病問題越來越引起重視和關注,要健全職業病防治體係,要加快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網絡建設。每個縣都要有具有職業健康檢查能力的機構。符合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申請職業健康檢查資質。
1 醫院職業病的危機因素
目前,很多綜合醫院在開展職業健康監護工作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工作難點及問題:
1.1 對職業病的重視不夠
由於醫院競爭環境危機,在醫療服務中,關鍵在於政府通過製度保持醫療服務的公平和效率,改變 職業病 防治工 醫療服務需求。政策有法不依,執法 不力,對原始資料進行認真檢查,存在資質準入不嚴格等 問題,技術標準缺乏科學性及可操作性。
1.2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不清
不同的醫院可能存在不同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同一崗位也可能同時存在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綜合性醫院以病人為主要服務對象,臨床各專科醫生對職業病危害因素不了解,在缺乏工作場所的情況下,無法及時準確地判斷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致使職業健康檢查的目的無法達到。
1.3 職業健康檢查技術水平不高
醫院普通體檢醫師一般從相應各專科醫師輪流參加。對職業健康檢查缺乏後續健康教育,職業健康檢查與普通體檢設施相同,體檢醫師在工作中更容易使用不合要求的儀器設備進行體檢,造成職業職業健康檢查質量下降。
1.4 職業健康檢查質量控製不到位
職業健康監護通常對受檢企業情況缺乏把握,沒有對檢查結果做出客觀的群體評價和個體評價的能力,職業健康檢查後職業健康教育指導工作不到位。評價預防和幹預措施的效果不能達到保護勞動者群體健康的目的。
二導致發生職業病的因素。 在職業病中按導致發生職業病的危險因素分可分為利器損傷、皮膚黏膜暴露、手汙染空氣汙染、其它相關因素。基層醫院不同人員發生職業病最多的分別是護士、醫生醫護人員發生率高,是由於侵入性操作及接觸利器的機會較多,醫院工作人員最危險因素是利器損傷、皮膚黏膜暴露、手汙染。其深層的原因是因為基層醫院工作人員缺乏職業防護知識意識,沒有嚴格落實標準防護措施。
2 防護措施
(1)加強職檢醫務人員培訓,專業技術要優化人才結構,職業健康檢查工作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服務質量。因此對所有體檢工作人員均應進行上崗前培訓,加強職業防護知識培訓提高防護意識,為了減少職業的發生除了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加強防護培訓。護理人員標準預防知識缺乏,對那些體液有傳染性知曉率低,防護意識淡薄。讓體檢工作人員掌握各種作業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職業禁忌證。對所有參與檢查的醫師明確個人職責和服務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