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為失敗找借口,隻為成功找方法(1 / 3)

世界上最容易辦到的事——找借口

找借口是世界最容易辦到的事情之一,因為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的借口去自我安慰,掩飾自己的錯誤。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這樣,有的人常常把失敗歸咎於外界因素,總是要去找一些敷衍其他人的借口。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個習慣:借口越找越多。於是,我們靠著一個又一個借口麻痹自己,在一個又一個借口中消磨掉生活的勇氣和熱情。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對於該做而沒有做的事,總能夠找到充分的借口和理由。一旦找到了借口,無論是否能說服別人,但自己的心裏已經獲得平靜。這就是自己給自己開具的能夠麻痹自己的精神良藥,如那些學習不用功的學生會說:許多人都在玩,我又何必這麼緊張呢;那些責任心不強的員工會說:大家都這樣工作,我又何必這麼認真呢;那些生活落魄的人會說:命運之神不傾向自己,我又何必這麼努力呢……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借口基因”,在辦公室中、在商店裏、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能運用借口帶來便利。有多少人嚐到了借口的甜頭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從此陷入了借口的牢籠中。事情還沒有開始,各種借口便接踵而至,他們可能不了解:在享受尋找借口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推掉了可能降臨的機會。

當J先生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不想做作業,就對自己說:“老師布置的功課太多了。”參加工作後。麵對工作上的種種難題,他又對自己說:“剛畢業的學生,不懂的地方多著呢。”中年時,和J先生同時進入公司的同事,都已經節節升遷,J先生卻不以為然地說:“他們不比我聰明多少,隻是運氣比我好一點罷了。”

在退休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時他才驀然發現,往事不堪回首:“其實有很多機會,我抓住了都可能獲得晉升。比如有一次,公司想派我到西部去掌管分公司,但是我因為感到有困難而拒絕了。每當這種絕好的機會到來時,我總是能找到借口來推脫掉。”

一旦找到借口替自己開脫責任後,人的一生自然會享受到種種便利,但最終也會注定其一生碌碌無為。

當我們盤點自己的得失時,對借口的利弊應該有更清楚的認識:從借口那裏得到的暫時便利終會換來今後的沉重人生。

不管走到哪裏,你都能發現許多才華橫溢的失敗者。當你和這些失敗者交流時,你會發現這些人有借口。要麼怪環境不夠好,要麼怪老板有眼無珠,不識才,總之,牢騷一大堆,積怨滿天飛。殊不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借口使他們丟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使自己在借口中不斷退步。

我們看看那些最優秀的人,他們沒有為自己找無窮無盡的借口,而是在工作中積極尋找辦法,解決難題。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就善於在工作中解決難題。

京瓷公司在創建不久時曾製作過 “水冷複式水管”,這種水管是用來冷卻廣播機器真空管的。之所以訂單發到了京瓷,是因為過去生產這種水管的企業的技術人員走了。

由於京瓷以前隻做小型陶瓷產品,而這種水管尺寸太大,使用的是老式陶瓷原料,屬陶器一類,並且要在大管中通小冷卻管,結構很複雜。

當時京瓷本沒有製造這類產品的設備,也未能掌握相關技術。然而由於客戶盛情難卻,稻盛無意中便把任務應承了下來。既然接受了訂單,就絕不可以失信於人,不管怎樣都必須給客戶一個滿意的交代。

為了做好這種水管,京瓷人付出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辛苦。比如說,原料雖然與一般陶器一樣使用相同的黏土,但是想讓如此大的陶器均勻地幹燥很困難。一開始,在成形、幹燥時,失敗了很多次,因幹燥不均而發生裂痕的現象也頻頻發生。

產品的幹燥時間過長,稻盛和夫曾嚐試在縮短幹燥時間上下工夫,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稻盛采用各種方法反複試驗,最後想出一招:在尚未完全幹燥、處於柔軟狀態的產品表麵裹上布條,然後向布條上吹氣,讓產品慢慢地、均勻地幹燥。

這樣,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產品太大,而幹燥時間又過於長的話,產品會受自身的重力影響而變形。為防止變形,稻盛又開動腦筋。最後,他決定抱著水管睡覺。

稻盛選在爐窯附近溫度適當的地方躺下,把產品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個晚上都慢慢轉動著水管。用這種方法幹燥果然奏效,同時還防止了水管變形。

這在旁人看來,這簡直是瘋狂的、不可思議的。當時的稻盛滿腦子想的都是“把產品生產出來”,甚至把它當做自己的孩子,傾注了全部的愛。正因為如此,稻盛和夫才能做到抱著產品轉動了整個晚上。這個工作方法看起來沒有多少創意,但如果沒有這種不找借口找方法的勁頭,稻盛和夫或許難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很多人總是用一種恒定的眼光看問題,為自己找些差強人意的借口,最終錯失了鍛煉自己能力,尋找辦法解決問題的機會。一個優秀的人,往往是最重視找方法的人。他們相信凡事都會有方法解決,而且會有更好的方法。

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色彩,有什麼樣的追求,就能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勤勤懇懇地工作,超越平庸,主動進取,唯有摒棄找借口的習慣,才能在職場上取得成功,才會擁有精彩卓越的人生。

不找借口找方法:企業呼喚這樣的人才

企業為什麼聘用你?恐怕多數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任何公司都是以創造利潤為運營的目標,以業績作為評價的導向的,無論是像微軟這樣的跨國企業,還是剛剛起步的小公司,都是如此。因為隻有持續的贏利,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以個人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往往也決定了一個人在公司內的發展晉升道路。

在企業裏,最受老板歡迎的永遠是那些不找借口找方法,積極工作,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員工。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必須為企業創造價值,證明自己是公司珍貴的資產,證明自己可以幫助公司賺錢。靠什麼為自己的公司創造價值?靠的是不找借口,而是找方法的行動力。

我們對於不願意去做的事情,總是能找出千萬個借口來推脫。有些人總是喜歡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為什麼做不到,或者把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怪罪到別人身上。 其實,當你不願意去做一件事情時,在做之前你就已經想好了借口。這樣你會認為,能夠完成當然是好事了,不能做好也有理由開脫。

休斯·查姆斯在擔任國家收銀機公司銷售經理期間,曾麵臨過最為尷尬的情況,公司的銷售量一直在下跌。到後來,情況極為嚴重,銷售部門不得不召集全體銷售員開一次大會,全美各地的銷售員皆被召去參加這次會議。查姆斯先生主持了這次會議。他請最優秀的幾位銷售員站起來,要他們說明銷售量為何會下跌。這些推銷員在被喚到名字後,一一站起來,每個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驚的悲慘故事要向大家傾訴:經濟不景氣、資金缺少、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之後再買東西,等等。每個銷售員都在列舉使自己無法達到平常銷售配額的種種困難情況,會場彌漫著一股悲壯的氣氛。

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這些銷售員的理由的確是沒有錯的。但是,很顯然,公司安排銷售員這個職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他們對困難的長篇累牘的分析。如果有些事情必須由你來完成,你就沒必要準備各種借口而浪費時間,除非你想離開那個崗位。

當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為自己推脫責任時,結果已經注定。在解決問題之前,不要著急為自己尋找借口,而應千方百計想辦法克服困難。當我們想做成事情時,一定能找到方法。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休斯·查姆斯是如何做的:

當銷售員們還在闡述各種困難時,查姆斯先生說道:“停,請大家暫停十分鍾,讓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後,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來,並要求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在場的銷售員都驚呆了。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隻鞋子,然後又擦另一隻鞋子,表現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後,查姆斯先生給了小工友錢,然後說道:

“我希望你們每個人好好看看這個小工友。他擁有在我們整個工廠及辦公室內擦鞋的特權。他的前任男孩,年紀比他大得多,盡管公司每周補貼他五元的薪水,而且工廠裏有數千名員工,但他仍然無法從這個公司賺取足以維持他的生活的費用。

“這位小男孩不僅可以不需要公司補貼薪水就賺到相當不錯的收入,每周還可以存下一點錢來,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環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廠內,工作的對象也完全相同。

“現在我問你們一個問題,那個前任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他的錯還是顧客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