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打破思維定式,始終比別人先行一步(2 / 3)

“以後要每天生產100輛汽車!”

幾乎沒有人相信他,大家認為這個人簡直是瘋了。

雪鐵龍是認真的,但他也確實看到了存在的問題。麵對自己經驗不足、戰後人們的購買力低下等條件的限製,他構思了一係列的創意。

首先他聘請了一位汽車高級工程師作為他的幫手,而後麵對人們購買力低下的狀況,他專門走低價路線,生產耗油量小的汽車。這不僅降低了成本,也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汽車。與此同時,雪鐵龍汽車公司也正式掛牌成立。

在對公司和產品的宣傳方麵,雪鐵龍也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想出了巧妙的創意。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所有公路上的交通標誌幾乎已損壞。雪鐵龍決定以公司的名義向法國政府提供各式路標並設立在全法國的公路上,這不僅幫助法國政府解決了交通管理上的難題,也為雪鐵龍公司做了宣傳。

這樣一路走來,雪鐵龍用自己的創意思路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成為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公司。

世界上一切革新、發明、創意、主張,都是思考的產物。科學的思考,創造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推進了文明的演進。

開動自己的腦筋,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也許世界已經為你開了另一扇窗。

無須墨守成規,常理並非真理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慣用常規的思考方式,因為它可以使我們在思考同類或相似問題的時候,省去許多摸索和試探的步驟,不走或少走彎路,從而縮短思考的時間,減少精力的耗費,提高思考的質量和成功率。

但是,這樣的思維定式往往會起一種妨礙和束縛的作用,它會使人陷在舊的思維模式的無形框框中,難以進行新的探索和嚐試,因此,我們應當敢於突破常規的想法,擺脫束縛思維的固有模式。

看事物不能用一種眼光,而要多角度、多方麵地去觀察,從常規中求新意。

對權威的尊崇、膜拜,常常會演變為迷信和神化,同時,我們大腦中的“自我思考、衝破權威、勇於創新”將日漸匱乏。

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在古代歐洲,亞裏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約在1515年前,哥白尼為闡述自己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撰寫了一篇題為《淺說》的論文,在文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天體運行的現象,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從而實現了天文學中的根本變革。哥白尼正確地論述了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的事實。作為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哥白尼的曆史功績是偉大的。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從而掀起了一場天文學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裏程碑。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哥白尼不迷信於權威的地心說,而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最終推翻了統治歐洲數千年的地心說。而哥白尼本人也成為天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如果迷信權威,機械奉行權威的教條,那麼我們便永遠不會進步。隻有思維活躍、富有膽識,不迷信權威,不崇拜偶像,不為過時的老觀念、老框框所束縛,敢想、敢說、敢改革,不斷探索新世界的奧秘,我們才可能走出新路子。

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的:“隻會使用錘子的人,總是把一切問題都看成是釘子。”就好像卓別林主演的《摩登時代》裏的主人公一樣,由於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擰螺絲帽,所以一切和螺絲帽相像的東西,他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扳手去擰。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身攜帶的牢房”,若能及時地從中走出來,實在是一種可貴的覺悟。與生俱來的獨一無二的創造態度,勇於進取,絕不自損、自貶,在學習、生活中勇於獨立思考,精於自主創新,正是能夠從自我囚禁的“牢房”裏走出來的鮮明標誌。

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情況下,通往成功的路並非隻有一種,就如同通往羅馬的路不隻一條一樣。我們沒有找到另一條路,是因為我們尚未發現它,而並非它不存在。

物理學家甲、工程學家乙和畫家丙三個人在比誰的智力高。他們互不服氣,最後決定通過一場比賽來評判三人的智力水平。

主考人把他們領到一座寶塔下,並給他們每人一隻氣壓表,讓他們依靠氣壓表得到這座寶塔的高度。原則是:隻要達到目的,什麼方法都可以,但創造性最強的為勝。

乙尤其高興,這對他來說再簡單不過了,於是他很快站出來,在塔底測量了大氣氣壓,登上塔頂又測量了一次氣壓,得到塔底和塔頂氣壓的差值,再根據每升高12米氣壓下降1毫米汞柱的公式,計算出塔的高度。他自己覺得,這是最準確的答案。

甲不慌不忙地登上塔頂,探出身來,看著手表的秒針,輕輕鬆手讓氣壓表自由落下,準確記錄了氣壓表落到地麵所需的時間,再根據自由落體公式,算出塔的高度。他很得意,這個方法很不錯,所得結論與塔的實際高度不會相差太遠。

最後輪到丙,這可難為他了。他既沒有甲的學識,又沒有乙的經驗,科學辦法他拿不出來,眼前幾乎是一個“絕境”。不過,他的辦法太簡單了:他將氣壓表送給看守寶塔的人,作為交換條件,讓守塔人到儲藏間把塔的設計圖找出來。就這樣,丙得到了圖紙,拂去設計圖上的灰塵,很快得到了塔的精確高度。

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自然是畫家丙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畫家雖然沒有物理學方麵的知識,也沒有工程學方麵的知識,但他卻能在看似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撇開原先的想法,將目光投向圖紙,這是一種發現,一種創新思維,他找到了塔的高度的精確答案。

通往成功的路不是唯一的,當我們沮喪於又一次走入死胡同的時候,不妨轉換一下思路,從高處綜觀整個問題的概貌,或許能找到一條捷徑,找到另一種更合適、有效的方法。

在現實中,有許多問題、情況是我們過去遇到過或是別人遇到過的,所以我們習慣按照常規的思路去解決。不錯,經驗的確能幫助我們省去許多麻煩,但是同樣也會讓我們走入一種思維定式,讓我們忘記,其實有許多思路都能解決問題,甚至有的思路更快更好,隻是因為我們不熟悉,沒有采用過,隻是因為我們習慣於用某種思路去解決困難。

紐約是冒險家的樂園,也是名人薈萃的地方。在這裏,首飾行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羅伯特是個善於動腦的人,他很清楚,要想在高手如林的市場站穩腳跟並且後來者居上,除了要有精湛的手藝和高明的經營手段之外,獨特的創意也相當重要。

一天,一位大富翁慕名而來,他拿著一顆名貴的藍寶石,要求羅伯特為他鑲一枚與眾不同的戒指,準備送給一位著名女影星作為生日禮物。

羅伯特當然不會錯過這個送上門來的好機會。

他拿著這顆藍寶石,整整端詳了3天。他知道,再在圖案上下工夫是不會有驚人之舉了,唯有在藍寶石上打主意。

傳統鑲戒指的方法,是用戒指把麵料包起來。這樣包後有近一半的麵積被遮蓋起來,也就是說一塊料做成首飾後至少“小”了1/3。

但是不這樣做不行,萬一安裝不牢固,貴重的寶石就可能掉下來丟失,因此一直沒人認為這種傳統工藝有什麼不對。

羅伯特早就覺察出這種傳統鑲法的弊病,但一直沒有機會嚐試改變這種陳舊的方法。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研究實驗,他終於發明了一種新穎的連接方法——內鎖法。用這種方法製造出的首飾,寶石的90%暴露在外,隻有底部一點麵積像果實的蒂那樣與金屬連接。

那位著名女影星生日那天,舉行了盛大的晚會,一時賓客如雲,高朋滿座,當女影星出現時,人們的目光都被她手指上那顆璀璨奪目的藍寶石戒指吸引住了……

當然,女影星的效應是巨大的。那些崇拜女影星的貴婦、小姐們得知這枚戒指出自羅伯特之手,都不惜重金請他做首飾,她們都以擁有羅伯特親手製作的首飾為一種榮耀。

羅伯特由此而名聲大振,一躍成為紐約首飾行業的泰鬥。

如果羅伯特仍然按照常規去做那枚戒指的話,他絕不會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任何一種服務都有改進的餘地,這也是商人們展示經營才華的一個重要陣地。誰能率先推出一種市場接受的新產品,誰就有可能從同行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的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