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帶著智慧去工作,成為方法高手(2 / 3)

稍有金融常識的人都懂得,銀行為保證貸款的安全,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求被貸方提供等值抵押物或擔保。為何不止一家銀行肯為包玉剛打破銀行慣例而提供巨額貸款呢?有專家在研究後認為,包氏主要運用了他的“個人無形資產”,即在幾十年商海沉浮中建立起來的影響力、經營能力、預見能力和商業信譽——這本身又是一件史無前例的“創新”。

麵對困難,隻要你勇於嚐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那麼,“NO”也能變成“ON”。

麵對困難,當你認為某項任務不可能完成時,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找出種種完不成的理由。但是,當你相信這項任務確實可以完成時,你的大腦就會幫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種方法。不管你的麵前橫亙著什麼,隻要你無所畏懼,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你就能把“NO”變成“ON”。

人生中許多事情其實我們都能做到,隻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夠做到,我們如果能夠堅持前進,那麼,一切皆有可能。

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為什麼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首先你要認為你能,再去嚐試、再嚐試,最後你就會發現你確實能。

有時候,我們以往的失敗經曆常常會成為前進路上的羈絆。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心理製約,即使缺乏經驗,一樣也可以依靠創新取得良好的業績。

被譽為“打工皇後”的吳士宏,在1985年時還是個小護士,在IBM來麵試。經過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吳士宏都順利通過了。麵試進行得也很順利。最後,主考官問她:“你會不會打字?”

“會!”吳士宏條件反射般地說。

“那麼你一分鍾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說了一個數字,吳士宏馬上承諾說可以。她環顧四周,發現考場並沒有打字機,果然考官說下次再考打字。

實際上,吳士宏從未摸過打字機。麵試結束,她飛也似的跑了出去,找親友借了170元錢買了一台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個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但她竟奇跡般的達到了考官說的那個專業水準。過了好幾個月她才還清了那筆債務,但公司也一直沒考過她的打字功夫。

在困難麵前不要輕易給自己尋找借口,必須要樹立“我相信自己能行”這種信念。當然,我們並不建議你從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這個字剪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的心誌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地拋開,而用“可能”來代替它。

無論你現在是否微小得像隻“螞蟻”,隻要你善於尋找新思路,總會找到方法絆倒“大象”。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用智慧去工作,你可以將問題變成創新的機會、突破的機會、創造奇跡的機會。

我們曾偏執地認為走大多數人走過的路不會錯,但是,我們不會想到的是,當我們這麼想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絕大部分“拾荒者”一天東奔西跑,也掙不了幾個錢,日子久了,他們覺得能填飽肚子就行了。可“收破爛”的王洪懷卻愛想一些問題,顯得不夠本分。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將它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些錢呢?

於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裝進自行車的鈴蓋裏,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銀灰色金屬,然後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

化驗結果出來了,這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鎂合金!當時市場上的鋁錠價格,每噸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間,每個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個就是1噸。這樣算下來,賣熔化後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要多賺六七倍的錢。於是,他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價格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每個一角四分,又將回收價格以及指定收購地點印在卡片上,向所有的拾荒人散發。

僅僅半個月,他就回收了13萬個廢易拉罐,足足兩噸半。

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們,卸完貨仍然又去拾他們的破爛,而王洪懷則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加工廠。

一年內,加工廠用空易拉罐煉出了240多噸鋁錠,3年內,他賺了270多萬元。

若要使自己卓然於眾人之列,就要比別人更懂得多角度思考問題,懂得從看似普通的事物中看出不尋常,懂得想前人所不敢想,一句話:開辟新路。隻有這樣,才能比別人站得更高,比別人走得更快。

成功者都是善於開辟新路的優秀之人,他們的成績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思路所能產生的作用和能量。

無論你承認與否,當代社會已經步入了一個創新的時代。無法創新,就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這類員工是最容易被企業拋棄的。凡事主動尋找方法創新的員工,都是能夠主動創新的員工,也就是跑得最快的員工。

隻有善於開辟新路的員工,才能夠成為企業中最受歡迎的金牌員工。優秀的員工總是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要創新、要找方法,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才能夠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才能奠定自己不敗的職場地位。

與團隊共成長,在團隊中成功

一位哲人說過:我手上有一個蘋果,你手上也有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交換後還是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那兩種思想交換後就不再是一種思想了。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聰明人”在拚命地工作,然而他們的工作業績卻不十分出彩。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這些“聰明人”也覺得十分奇怪。也許下麵這個小故事能讓他們找到答案:

有個人在臨終前遇到接他去天堂的天使,他向天使要求道:“我從來沒見過天堂與地獄究竟長得什麼樣子,你可不可以帶我到這兩個地方參觀?”

於是,這個人跟隨天使來到了地獄,在他們麵前出現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佳肴。

“地獄的生活看起來還不錯嘛!沒有想象中的悲慘呀!”這個人很疑惑地問天使。“不用急,你再繼續看下去。”

過了一會兒,用餐的時間到了,隻見一群骨瘦如柴的餓鬼魚貫入座。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每個人用盡了各種方法,嚐試用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實在是太悲慘了,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這些人呢?給他們食物的誘惑,卻又不給他們吃。”

“你真覺得很悲慘嗎?我再帶你到天堂看看。”到了天堂,同樣的情景,同樣的滿桌佳肴,每個人同樣用一雙長十幾尺的長筷子。不同的是,圍著餐桌吃飯的是一群洋溢歡笑,長得白白胖胖的可愛的人們。他們同樣用筷子夾菜,不同的是,他們喂對麵的人吃菜,而對方也喂他們吃,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