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來,為兒子係好鞋帶。母親無意中抬起頭來,啊,怎麼什麼都沒有?沒有絢麗的彩燈,沒有迷人的櫥窗,沒有聖誕禮物……原來那些東西都太高了,孩子什麼也看不見。落在他眼裏的隻是一雙雙粗大的腳和婦人們低低的裙擺,在那裏互相摩擦、碰撞……
真是可怕的情景!這是這位母親第一次從5歲兒子目光的高度打量世界。她感到非常震驚,立即起身把兒子抱了起來……
從此這位母親牢記,再也不把自己認為的“快樂”強加給兒子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母親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認識到了這一點。
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但是卻必須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我們有這樣一種喜歡匆匆忙忙以好的建議來解決問題的傾向。但我們往往不能首先花一些時間進行診斷,去深入了解問題的症結所在。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求得到承認。我們有情感,希望被喜歡、被愛、被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抱負、渴望和情感。你的下級會說:“我沒有你那麼高的地位,沒掙你那麼多的錢,沒有你那麼大的房子,也沒受過你那麼高的教育,但和你一樣,我也是人。我有家庭,當和孩子鬧翻後,我心裏難過,無法專心工作。當孩子獲得獎學金時,我感到自豪,想站在屋頂上大喊。”
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別人的心理需要,將心比心,這樣才不至於在別人眼裏成為一個“自以為是的家夥”,而生出不必要的麻煩,使團隊產生矛盾,影響工作的進程。
不要自我設限
在電影《南征北戰》中有句台詞:要舍得打爛壇壇罐罐。在工作上要舍得打破思維定式,才能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績。不要給自己設限,否則你隻能故步自封,永遠也找不到比別人更高效的工作方法,也達不到你想要的高度。
奔馳汽車公司創始人之一、世界公認的“汽車之父”——卡爾·本茨是一個勇於變革、敢於突破的典型代表。
卡爾·本茨的創業是從自己借錢創辦機械工廠起步的。
他非常聰明,也十分自信,但或許是因為太過自信了,所以不太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從不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
工廠沒辦多久,就遭遇了經濟蕭條,理所當然,卡爾·本茨的工廠也受到了影響。這時候,他的妻子勸他:“本茨,其實你可以考慮幹別的行業,現在這行不好做。”
卡爾·本茨卻不屑一顧地說:“我可不那麼認為,是整個大環境造成了這種狀況,與我的選擇無關。”
“但你也可以試試別的啊,或許會有轉機。”
“我不可能去做別的行業,我的選擇現在是對的,將來也會是對的。”
不願意接受妻子意見的卡爾·本茨依舊開著自己的工廠,可事情並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發展。
幾年後,由於經營不善,卡爾·本茨無力償還借朋友的錢,工廠麵臨倒閉的危險。
直到這一刻,卡爾·本茨才突然覺得妻子的建議是對的。於是,他決定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終於,經過艱苦的努力,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新式發動機。此後,他不斷創新、改變,製造出了聞名世界的三輪汽車——“奔馳1號”。
卡爾·本茨作為世界公認的“汽車之父”,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更重要的是他為我們樹立了改變自己、勇於突破的精神。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過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此,因為他們從不給自己的思維設限,他們總能在別人更加開闊的視野中找到突破常規的辦法去獲得成功。
一位猶太大富豪走進一家銀行,對營業員說:“我想借點錢。”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1美元。”
“隻借1美元?”貸款部的營業員驚愕得張大了嘴巴。
“對,隻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隻要有擔保,無論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營業員雖然很迷惑,但仍按規定進行辦理。
“好吧。”猶太人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大堆股票、債券等放在櫃台上,“這些做擔保可以嗎?”
營業員清點了一下,說:“先生,總共5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隻借1美元嗎?”
“是的,我隻需要1美元。”
“好吧,請辦理手續,年息為6%,隻要您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後歸還貸款,我們就把這些作保的股票和證券還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