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以結果思維引導和控製行為(1)(1 / 2)

以結果為導向,謹防四大行為誤區

執行要強調結果,隻有一切以結果為導向,執行才能產生績效。每一位執行者都應該以結果思維引導和控製自己的行為,謹防以下四大行為誤區。

一、苦勞的誤區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句話似乎一度說出了很多員工的心聲。但是在今日,這句話行不通了。一個優秀的執行者,永遠不會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句話掛在嘴邊,因為執行要的就是功勞,而不是苦勞。

有三位建築工人同時接到了蓋一座房子的任務,他們馬上開始設計、準備材料、動手蓋房。

第一位工人幹著幹著就不耐煩了。他走馬觀花般草草完工,房子的質量和外觀十分粗糙,沒有人願意住他的房子。

第二位工人覺得這樣的工作實在是又苦又累,不過,既然拿了老板的工資,就有責任把房子蓋牢固些。於是,他很認真地把房子蓋好了。他蓋的房子看起來非常牢固。

第三位工人想:既然我接受了這項工作,那我就有義務把房子蓋好!他不僅認真幹活,還整天琢磨著怎麼把房子蓋得漂亮。他在房屋前後種了一些花草,弄了一個苗圃。不久以後,一座頗具田園情調的房子蓋好了,不僅牢固,而且十分美觀!

他蓋的房子成了公司的樣板房,此後每逢有人來這家建築公司參觀,老板都把他們帶到這座房子跟前。客戶看到這家公司能蓋成這麼漂亮的房子,對公司十分信任,都表示願意購買這家公司蓋的房子。

三人的房子都蓋好以後,公司開除了第一位工人,留下了另外兩位,並把第三位工人提升為項目經理。

其實,工作做得好與壞,並不在於你付出了多少辛苦,而在於你的努力是否為企業帶來了利潤。

執行的過程本就是一個努力付出的過程,但再苦也要有結果思維,否則就是白努力、白付出了。

二、過程的誤區

執行向來是“不重過程重結果”,但很多人還是不知不覺陷入“重過程”的誤區。比如談項目,有的人一年到頭都在忙,問起談了多少項目,卻都在“進行中”,沒有幾個有結果的。而有的人,表麵上看來有點吊兒郎當,卻很有目標性和針對性,談的項目不多,卻幾乎談一個成一個。相比之下,後者做事的目的性非常強,非常看重結果;而前者卻毫無知覺地陷入了過程的瓶頸中。

把結果帶給老板,把過程留給自己,很多大人物都是這麼做的。

雕塑家安東尼奧小時候曾在西格諾·法羅列家當仆人。有一天,府邸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宴會。就在宴會開始的前夕,設計用來擺放在桌子上的那件大型甜心飾品不小心被弄壞了,管家急得團團轉。

“如果您能讓我來試一試的話,我想我能造另外一件來頂替。”這時,安東尼奧走到管家的麵前怯生生地說道。隻見這個廚房的小幫工不慌不忙地要人端來了一些黃油。不一會兒工夫,黃油在他的手中變成了一隻蹲著的巨獅。管家喜出望外,連忙派人把這個黃油塑成的獅子擺到了桌子上。

當客人們看見餐桌上臥著的黃油獅子時,都不禁驚歎並疑惑起來:是哪一位偉大的雕塑家竟然肯將自己天才的技藝浪費在這樣一種很快就會溶化的東西上呢?

當他們得知麵前這個精美絕倫的黃油獅子竟然是安東尼奧倉促間做成的作品時,眾人不禁大為驚訝。可是有誰知道,他平時又是怎樣刻苦鍛煉的呢?富有的主人當即宣布,將由他出資給安東尼奧請最好的老師,讓他的天賦充分地發揮出來。後來,安東尼奧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皮薩諾門下一名優秀的雕塑家。

聯想公司有一句名言:“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隻有以結果為導向,過程才會有意義,苦勞才會有價值。

三、出發點的誤區

在執行的時候,不要過分強調動機和出發點的好壞,而要對問題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作出最有利於結果的選擇。如果一件事情辦砸了,再去表明你的出發點是好的,那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糟了,糟了!”通用公司采購部的經理查理德放下電話,就叫了起來,“那家便宜的東西根本不合規格,還是邁克爾的貨好。”他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麼那麼糊塗,還發E-mail把邁克爾臭罵一頓,還罵他是騙子,這下麻煩了!”

“是啊!”秘書詹妮小姐轉身站起來說,“我那時候不是說嗎,要您先冷靜冷靜,再寫信,您不聽啊!”查理德來回走著,突然指了指電話說:“把邁克爾的電話告訴我,我打過去向他道個歉!”詹妮一笑,走到查理德桌前說:“不用了,經理。告訴您,那封信我根本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