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他人的優點,善於合作
人是利益動物,趨利避害,名韁利鎖,很難免俗。在職場中,明處擺著競爭機製,暗地裏藏著微妙的人事糾葛,當成為競爭對手的時候,一個員工很難去欣賞另外一個員工,自然就會互不理睬,甚至互相拆台,不願意與對方合作。其實,每個團隊都似一個大家庭,每名成員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隻有看到別人的優點,才能更好地與人合作,才能讓團隊整齊劃一,協同對外,獲得共同發展的機會。
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背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佛經裏有記載: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寺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寺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無法好好地管理賬務,所以寺廟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像所有的人都“欠了他的穀子還了他糠”似的,來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讓他們倆掌管同一個寺廟,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銖必較,就讓他負責財務。兩人分工合作,寺廟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彌勒佛和韋陀性格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竟然能配合得如此之好,值得我們學習。而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卻常常因為身邊有個性格與你迥異的同事而煩惱不已,認為他不好合作,常常生出厭惡的情緒。但是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在你討厭的人身上,也有一些你難以具備的優秀素質。放下成見,學會欣賞別人,說不定你們也會成為彌勒佛和韋陀這樣的好搭檔。在職場,要學會與人合作,這樣才能充分發揚每個人的長處,形成合力,從而取得1+1>2的效果。
通用電氣公司一名叫唐·瓊斯的員工講述了她第一次體會到合作帶來的喜悅時的感受。
那是在我高二的時候,那時我是學校籃球隊的女籃隊員。雖然我才是個高二的學生,但是球打得相當不錯,身高也足以成為大學籃球隊的首發隊員了。我有一個好朋友叫瑪琳,也是高二的學生,也被選入大學籃球隊,擔當首發隊員。
我比較擅長中遠距離投球,常在10英尺外投籃,一場球打下來,我能投四五個這樣的球,就因為這樣,我總是在球場上成為觀眾注意的中心,得到大家的歡呼和掌聲。但不久後,瑪琳顯然嫉妒我,於是有意讓我得不到球。無論有多好的投籃機會,瑪琳都不再將球傳給我了。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在我看來,瑪琳這樣做沒有任何好處,因為以她的實力,她顯然並不能成為球隊的核心。
一天晚上,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之後,由於瑪琳在比賽中一直不給我球,我們的比賽輸了,我像以往一樣都快氣瘋了。我和爸爸談了很久很久,表示了我對瑪琳化友為敵的憤怒。長談之後,爸爸告訴我,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我一得到球就傳給瑪琳。一得球就傳給瑪琳?我認為這是爸爸給我的最愚蠢的一個建議。可爸爸隻說這樣做一定有用,說完他就走了,把我一個人留在廚房的餐桌邊自己去想。我才沒費那個工夫,我知道這樣做根本沒用,將老爸的傻建議丟在了一邊。
很快就要打下一場比賽了,我決心無論有多好的機會,也不把球傳給瑪琳。但是當我第一次拿到球時,就聽見老爸在觀眾席上大叫:“把球傳給瑪琳!”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做出了我知道是正確的舉動。雖然我也可以投球,可我看見了瑪琳,將球傳給了她。瑪琳愣了一下,然後轉身投籃,手起球落,2分!那動作簡直太帥了!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為另一個人的成功而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我也意識到,為什麼我從來沒有發現原來瑪琳球打得這麼好!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們的比分領先了。贏球的感覺真好!上半場我繼續同瑪琳合作,一有機會就將球傳給她。下半場我依然積極與瑪琳配合,除非其他人投籃或由我直接投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