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執行的七個習慣
作為一名優秀的執行者,應當培養以下7種習慣,這對於責任的有效落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自助者天助
正所謂,天助自助者,老天是不會幫助那些每天祈求讓它幫助的人的,而是幫助憑借自己的努力來完成目標的人。
二、全力以赴工作
一個是“盡力而為”,一個是“全力以赴”,這是兩個成語,也是兩個來自不同精神層麵的概念。如果在工作中能做到“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那麼結果將是超出預期的執行效率和結果。
三、淨化心靈,充滿激情
工作中有時會遇到讓我們悶悶不樂的事情,想積極起來總是做不到,這就需要我們樹立充滿活力、積極、有激情的人生態度,不斷樹立有思想、有追求、有理想、有道德觀的工作目標。那些成功者及其成功的思想、理念、方法就是我們的活力之源。
四、人道天然
“人”為本,如一棵樹的“幹”,“道”為根,即這棵樹的根,“天”為時,即天時、天理,“根”有多深,“幹”就有多茂盛,即得天時則自然發達。和那些“把戲”、“術”相比,“道”才是真正的永恒。所謂“道”就是讓員工與領導者的價值觀相一致,這樣員工就會與領導者同生死,不會畏懼什麼困難和危險,表現出崇高的獻身精神。木桶原理中盛水的多少固然取決於最短的木板,但鐵箍對構成這個木桶的所有木板形成凝聚力的大小決定了它是否是一隻“漏水桶”。要想培養出有強烈團隊意識和高度責任感的員工,管理者有必要“箍”好這隻“水桶”。
五、勇於負責
要做一名優秀的員工應當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一味地阿諛奉承,為得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無遠慮。古人雲:“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君終無憂,如此者,智臣也。”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勇敢往往與任務相關,高度的責任心產生高度的勇敢;二是勇於負責的目的在於做一個優秀的自己,這樣才能嚴格地進行自我管理。
六、終身學習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許多企業向員工發出了“不換腦袋就換人”的警告,於是,“換腦袋、求生存”成了人們麵臨的嚴峻現實。更新知識結構非常必要,一個不斷創新的企業需要不斷創新的學習型員工,市場會淘汰滯後的企業,而企業也會淘汰落後的員工,於是學習、創新成了一個企業製勝的靈魂。
七、耐得住寂寞
古往今來,凡成就大事者,都能夠耐得住寂寞。李曙光教授就經常說,搞科學研究就要耐得寂寞、耐得住清貧,要持之以恒,要肯於投入,肯於付出畢生精力。其實,想在任何領域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如此。如果沒有對事業的執著追求,能夠耐住這樣的寂寞嗎?反之,耐不住寂寞的人,也不能成功。
隻要有心,敞開改變的大門,培養良好的責任落實習慣,學習不同的行為模式,不論你的現狀如何,一定會有所收獲。雖然這需要長時間下工夫,但是必定會有鼓舞人心的直接收益。
PDCA:促進工作效能
PDCA循環法是在西方十分流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程序。這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修正再執行(Action)。PDCA是由美國質量專家戴明博士(Deming)首先倡導的。他針對質量管理提出了這個科學的運作程序。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的實踐證明:PDCA循環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程序。PDCA循環法不僅是一種高效的質量管理方法,而且對於我們提高個人目的性和工作效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戴明博士把質量管理的全過程分為四個依序銜接的工作階段,即計劃階段、執行階段、檢查階段和修正再執行階段。這四個階段是一個首尾相接的循環過程。
在工作程序Plan、Do、Check、Action的過程中:
Plan即擬訂計劃,製訂計劃目標,製訂計劃做法;
Do即執行實施,並加以控製;
Check即確認或評估執行狀況與目標的差距;
Action即執行結果與目標值的差距探討,並修正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