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自我管理的五個妙招(3 / 3)

設立一個“無借口月”

在工作中,有些人遇到困難就想找借口,如何克服這樣的毛病呢?

一個被下屬的借口搞得不勝其煩的經理在辦公室貼上了這樣的標語:“這裏是‘無借口區’。”

他宣布,9月是“無借口月”,並告訴所有人:“在本月,任何人在工作時隻解決問題,堅決不找借口。”

這時,一個顧客打來電話抱怨該送的貨遲到了,物流經理說:“的確如此,貨遲了。下次再也不會發生了。”隨後他安撫顧客,並承諾補償。掛斷電話後,他說自己本來準備向顧客解釋遲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無借口月”,也就沒有找理由。後來這位顧客向公司總裁寫了一封信,評價了在解決問題時得到的出色服務。他說,沒有聽到千篇一律的托詞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鮮,他讚賞公司的“無借口運動”是一個偉大的運動。

“不找借口”就是要敢於落實責任。在工作中,我們的上司通常會布置給我們一些任務,有時候這些任務並不明確,這就需要我們去把它們搞清楚,不要等到該交任務的時候才說:“老板,你的任務布置得不清楚,所以很抱歉,我沒能完成。”不找借口是無數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價值觀,被眾多企業奉為圭臬,它體現的是一種負責、敬業的落實精神,一種務實、主動的落實態度,一種完美、積極的落實能力。

設立一個“無借口月”,可以有效地幫助組織管理者和員工徹底摒棄借口,培養勇於負責的職業精神,讓責任得到有效的落實。

四個妙招擺脫組織慣性

成功是一種慣性,失敗也會成為一種慣性。無論掉進了哪種慣性的怪圈中,都會阻礙組織的成長。

眾所周知,許多曾經輝煌的企業之所以成為明日黃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是因為它們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迅速地作出調整,總是囿於昨日的失敗陰影或成功的經驗中,一味恪守前人的經驗,不能敏銳地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敢突破、不敢創新,被一種慣性束縛著,平白失掉了發展的機會,也喪失了自我成長的空間。

講到這裏,我們已經模糊地提出了“組織慣性”的說法,即思維定式和行為定式。大多數企業的成功,都歸因於它們擁有獨特而富有競爭力的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在變化麵前,它們的管理者們往往秉持自信,很少懷疑這一成功模式的價值。昔日的輝煌漸漸蛻變為生存道路上的羈絆,被組織慣性支配著的企業,在管理上幾乎都存在著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戰略框架的束縛

企業的戰略框架構築了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向。然而,戰略框架在幫助管理者認清形勢和問題的同時,往往也成為迷惑管理者注意力的煙幕彈,使他們的思維和視野局限於個別問題上。

二、工作流程的陳舊

一個企業在確定了經營管理模式之後,企業成員總能在實踐中摸索出它的程序,並逐漸習慣於運用這套程序解決各種問題。由於習慣所致,在實踐中,管理者與員工很少會思考這些方法是否仍然有效、合理。如果企業任由組織慣性發展下去,必然會出現上下、平級溝通不暢的狀況。

三、關係網的泥潭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與顧客、雇員和供應商及投資者等利益群體間的良好關係。但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通常會發現,拘泥於現有的關係網會阻礙其為了適應變化而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此時,企業原有的關係網便成為它發展的羈絆。

四、價值取向的陷阱

價值取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信念與動力。然而,隨著企業的成熟和競爭環境的變化,其管理者如果不思考過去的價值取向是否符合未來形勢發展需要,企業將走向失敗。

組織慣性對企業的破壞是潛在而危險的。一個陷於組織慣性困境中的企業要想有所突破,擺脫束縛,站在製高點上,需要在觀念和行動上有所改變:第一是不能被過去的成功經驗所累;第二要勇於突破,敢於創新,學會在變革中求生存、求發展。

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更應該在工作中勇於打破組織慣性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影響,為企業增添活力,改變企業被組織慣性束縛的現狀,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