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美國加州某醫院來了一對愁容滿麵的年輕父母,懷裏抱著一個哇哇大哭的嬰兒,經醫生診斷是飲食燙傷。
飲食燙傷就是在給孩子喂流食時,沒有掌握好食物的溫度,而將嬰兒的口腔燙傷了。如果嚴重的話,還殃及喉頭及食管,會很難醫治,因此,這一對青年夫婦十分著急。
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給嬰兒喂食一定要小心,因為孩子太小,不會說話,稍有不慎就會被食物燙傷——尤其是在喂牛奶等流食時。所以有經驗的人在喂小孩前,總是先滴一點到自己手上,或把裝食物的瓶子往自己臉上捂一捂,試試食物的冷熱。但常有大人忘了這一程序,再加上大人和嬰兒對熱度的忍受力有很大差異,往往是大人覺得稍有些燙,沒太大關係時,嬰兒軟嫩的組織就受不了,甚至被燙傷。
醫生在給小孩子診斷完畢後,對那對年輕夫婦說:“沒關係,還不太嚴重,差不多一個星期就能好。不過以後一定要當心。”說完後,醫生又感歎了一句,他看著手中的溫度計說:“要是每個湯匙都有個溫度計就好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醫生隻是隨口說說,可他旁邊的一個年輕人卻一下有了靈感:“對呀,我如果能弄一個溫度匙出來肯定會暢銷。”
回到家後,他就開始試驗,怎樣才能將湯匙和溫度計用最好的方式組合起來。
不久,他的“溫度匙”就設計出來了,一上市場馬上大受歡迎。
這種湯匙,給很多主婦帶來了方便,喂孩子時能夠方便地看到溫度是否適宜。
這種湯匙加溫度計的新產品,發明起來實在是簡單,但卻十分實用有效。所以盡管這個年輕人將成本隻有30美分的“溫度匙”,定了個10美元的高價,但人們還是爭相購買。
如此看來,再小的事情,哪怕是嬰兒用品,如果能在出現的問題上,稍加創新,那麼就會迎來大市場。
可能許多夫婦都為小孩子不愛刷牙而大傷腦筋,除了每天喋喋不休地逼著他們刷牙,估計就“無計可施”了。對於孩子們來說,要讓他們愛上刷牙,簡直比登天還難。有沒有一種神奇的魔法讓他們按時刷牙,而且樂此不疲呢?有,但並不是什麼魔法,而是一種果汁牙膏。
美國一位叫明娜·杜爾斯的牙醫。她經驗豐富,作為女性,她除了和所有醫生一樣給人們治好牙病外,還更加細心,更有愛心。
她注意到,美國的大部分兒童是不喜歡刷牙的,以至於牙齒“黃澄澄”的,極不美觀,而且在接近牙床的地方積有厚厚的齒垢。所以他們在談話的時候,便噴出一般難聞的味道,使人怕跟他們接近。更重要的是,有好多兒童因牙齒不清潔,而得了牙痛和蛀牙,很是痛苦,常常得去看牙科醫生。
一般人碰到這種情況,都隻是簡單地斥責孩子淘氣,並通常采取強迫的方法逼小孩刷牙,這樣的做法常因小孩的“消極怠工”而效果不好。杜爾斯醫生卻想,這麼多孩子不愛刷牙,肯定有他們自己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出於頑皮或懶惰。她下定決心要找出這個原因,並且做出改進,使孩子們樂於刷牙,不再受蛀牙之苦。
她仔細地詢問每個來醫院診治的孩子,問他們為什麼怕刷牙齒,把所問到的結果細細記錄下來,以備日後參考。
經過整整兩年的調查,她找出了孩子們怕刷牙的症結,很簡單,就是牙膏的味道很不好受,太濃的薄荷味把他們的口腔弄得極不舒服。他們討厭牙膏因而也討厭刷牙!
原來問題出在這裏,那也就是說隻要把牙膏加以改進,使孩子們不再有不舒服的感覺,那麼他們就會喜歡刷牙的。可怎樣才能使小孩子們喜歡牙膏的味道呢?
杜爾斯醫生又開始了苦苦思索。有一天,她帶孩子上遊樂場去,看到很多小孩子擠到糖果店前,爭先恐後地選購橙汁和檸檬之類的東西,含在口裏,津津有味地吃著。她一下子有了靈感:對呀,如果把牙膏中令小孩們討厭的薄荷的量減少,而代之以一些糖漿和果汁,小孩們一定會喜歡的。
她開始進行試驗。她自己先按照這個想法,製造出一種橙汁牙膏,給自己的四個孩子試用。正如她所想象的,孩子們都很喜歡這種新的牙膏。由於喜歡牙膏,連平時那個最討厭刷牙的小家夥,居然也創下了一天之內刷四次牙的紀錄——每一次都是他自己主動拿了牙膏跑到衛生間去的。這堅定了杜爾斯醫生的想法,她知道果汁牙膏一定會受小孩們的喜愛,一定會大有市場的。
至此,她已決定生產、經營這種果汁牙膏了。既然打算做,就要做得更好。她又想到,每個孩子具體喜歡的果汁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因而她想可以多做幾種不同味道的果汁牙膏,並且將每種不同味道的牙膏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開來,一來不會把果汁品種弄錯,二來也會使孩子們更喜愛。最後,她決定用黃色來代表檸檬,用綠色來代表蘋果,用紫色來代表葡萄,用橙色來代表橙汁。為求完美,她還請來了兩位心理學和美學專家,特地為她設計了令孩子們喜歡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