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突破:扔下去,才會撿得更多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裏,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猴子:
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裏麵,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
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猴子,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
人們總會嘲笑猴子的愚蠢:為什麼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但如果審視一下我們周圍人的行為,也許就會發現,並不是隻有猴子才會犯這樣的錯誤。很多人都是這樣,一旦得手的東西,他就不舍得放下,但是卻因此而失去了更大的利益。
就像下圍棋一樣,雖然放棄小的利益,得到的卻是更大的利益。但如果想兼得“魚和熊掌”,恐怕連魚也得不到了。
有一個小孩子,他的媽媽給他兩個玩具,他一手拿一個,後來媽媽又拿來一個,他馬上接過來夾到腋下,這樣他就有了三個玩具。別人都認為他很聰明,他的媽媽也這樣認為。可是現在那個小孩子長大了,他才知道那時候他有多愚蠢,他雖然有三個玩具但是她空不下手,怎麼可以玩得好呢?
而另外一個小孩,他拿著氣球和媽媽在公園玩耍累了休息時,媽媽拿出口琴吹奏出了美妙的音樂,那個小孩頓時被美妙的音樂吸引住了,他一手拽著氣球,伸出另一隻小手向媽媽索要,媽媽不說話隻是微笑的看著他,你們知道那個小孩子做出了什麼決定嗎?他看著氣球,帶著萬般不舍的表情鬆開了小手,因此他拿到了媽媽手裏的口琴並且在那天他學會了如何吹奏。後來小孩成了世界上非常著名的音樂家。
成功其實很簡單,就是有時候要學會放棄。要做成功的人,就要學會這一點。
學會經營自己身邊的資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特別是在生意場上,善於舍得是團結人心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和智謀。你的吝嗇會使你失去信賴和援助,而你的慷慨則會得到別人的追隨和支持。
四、把前嫌寫在沙灘上
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寬容,人人都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學會冰釋前嫌,你的內心才不會被仇恨所傷害,才會更加輕鬆自然。
在這個紛繁的大千世界中,每個人都得生活、工作,都要接觸社會與家庭。而在居家過日子,工作掙銀子的平凡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矛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誤會和差錯。這時候,如果彼此互不相讓,很容易引發家庭矛盾或者同事間的爭鬥。
同時,不能原諒自己或他人所出現的失誤和差錯,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壓力,從而影響今後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寬容,“容人須學海,十分滿尚納百川”,懂得寬容待人的好處。
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
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
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寬容,是自我思想品質的一種進步,也是自身修養,處世素質與處世方式的一種進步。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裏與吉伯、馬沙兩個朋友一起外出旅行。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機敏的吉伯拚命拉住他的衣襟,將他救起。為了永遠記住吉伯的救命之恩,馬沙在大石頭上用力鐫刻下一行大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他們繼續往前走。不幾日來到一條河邊,可能因為疲勞,心情煩躁,吉伯與馬沙為了一件小事爭吵了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卻沒有還手,而是一口氣跑到沙灘上,仍然用很大氣力在沙灘上寫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旅行結束了。回到家鄉,阿裏懷著好奇心問馬沙:“你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打你耳光的事寫在沙灘上呢?”
馬沙很平靜地回答:“我將永遠感激並永遠記住吉伯救過我的命;至於他打我耳光的事,我想讓它隨著沙子的流動而逐漸被忘得一幹二淨。”
記憶與忘卻,都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而其中卻包含了深刻的做人智慧,那就是感恩與寬容。感恩讓我們記住這個世界上擁有善良,而寬容則讓我們忘卻煩惱和怨恨,讓它們遠離自己的心靈,使心靈保持永遠的純潔和澄清。這樣在以後的人生旅程中才會更加自由更加舒暢。記住別人給自己的幫助,把它刻在石頭上,也刻在心上;忘卻別人帶給你的怨恨,要記就把它記在沙灘上,讓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隨日夜川流不息的海水一點點流去。
古代有一老禪師,夜晚出房門巡夜時,發現牆腳有一把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小弟子違背寺規私自溜出去了。老禪師沒有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在那裏。過了一會兒,一個小和尚在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梁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驚覺剛才踏的不是原來放的那把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出乎他意料的是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很關懷地說:“夜深天涼,多穿件衣服,別凍著。”聽了師父的話,小和尚很慚愧,他捫心自問,決心改過自新,以後再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小和尚沒因所犯的錯誤受到嚴厲的懲罰,卻被老禪師的寬容態度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