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做人做事要用腦,開開心心活到老(2)(3 / 3)

有時候,嚴厲的懲罰不如一句暖心窩子的話更能使人受到教育。因而,寬容是一劑良藥。學會寬容別人,就是學會寬容自己,給別人一個改過的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所以,學會寬容,就是一個不斷學會超越自己、超越執著的過程。當我們愈能寬容,我們就愈淨化自己,使自己愈趨向光明的升華。

18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是一對論敵,他們對定比定律的爭論長達9年之久,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最後的結果,是以普魯斯特勝利而告終,普魯斯特成為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明者。普魯斯特並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據天功為己有。他真誠地對曾激烈反對過他的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刁難,我是很難深入地研究這個定比定律的。”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

這就是寬容,允許別人的反對,並不計較別人的態度,而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並吸收其營養。這種寬容讓人感動。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當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或解決時,你不妨用寬容去試一下,或許它能幫你實現目標,解決矛盾,化幹戈為玉帛。生活中,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得到別人的寬容的。

思路突破: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做人要寬容。寬容,就是寬厚且能容忍。它是人類一種可貴的胸襟,可以說是一種美麗而富有愛心的人格。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立能夠存活的。從原始社會到現在要是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接觸,人類可能仍舊過著野蠻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注重一個和睦融洽的環境。學會做人,就要努力去創造這樣一種生存環境,而寬容的心,是實現融洽的最有力的工具。

無論是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組織,還是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言,寬容都是解決一切矛盾的前提。寬容,是一種美德,有了寬容、謙讓,就有了和平、平安的環境,人類才可以享受沒有戰爭的和平世界。

學會在寬容中理解他人,善待他人,關心他人,才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寬容。誰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總可以遇到那種心胸開闊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懂得忍讓,而不願意和那些小肚雞腸、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人在一起生活或者工作。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於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製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給拔了出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回複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在別人心裏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這個故事有著感人而讓人深省的意義。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要想讓自己活的更開心,就寬容曾經讓你失望的人吧,寬容你的敵人,以退為進,也是一種生活的處世策略。學會寬容,一切矛盾和不開心的事情都會變得海闊天空,學會寬容,遇到生活中的旋渦和大浪,也會讓你控製得風平浪靜。

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道理很簡單。寬容也是一種做人的藝術,學會了寬容,相信一定能給你的人格增添一分絢麗的色彩。

辦事要懂得全方位的考慮,顧及到他人的利益,既要負責,又要注意效率,理清自己的思路,保持理智的頭腦,找到正確的出發點,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注意人情禮儀,以促成皆大歡喜的結局。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人,才是會辦事的人。善於隨機應變,懂得人情世故,才可以在紛繁複雜的關係網中做到左右逢源,遊刃有餘。